weiliam 发表于 2019-5-11 10:52:56

端午节文化的来历与传说

本帖最后由 weiliam 于 2019-6-6 15:57 编辑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所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weiliam 发表于 2019-5-11 10:57:34




















weiliam 发表于 2019-5-11 11:22:23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
纪念屈原说:屈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政治家,著有《离骚》。楚怀王对屈原的劝谏置若罔闻,反而将屈原流放,楚襄王继位后依旧听信谗言流放屈原。屈原深感百姓疾苦,报国无门,最后投身汨罗江以死明志,百姓得知此事,想划船捞救屈原却不得,只好往江中投入粽子不让鱼虾破坏屈原的身体。这个版本是流传范围最广的版本。
纪念伍子胥说:伍子胥是楚国著名军事家,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并且助吴伐楚,五战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吴王夫差继位,攻打越国一举得胜,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端午节的由来传说可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刚愎自用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命令手下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于是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就成了版本二。
纪念曹娥说:曹娥是东汉人,曹娥的老爹江中溺水,打捞数日死不见尸,十四岁的曹娥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十七天后,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殉父,五日后曹娥和曹父的尸体,浮出水面。
屈原、伍子胥和曹娥这三个人不是端午节的直接由来者,但是正因为这三人的出现,端午节才出的名。屈原是忠臣,伍子胥是名将,曹娥是孝女,这三个人虽然不在同一时期,但都是五月初五端午这一天投江(伍子胥是自尽后,吴王夫差让手下把伍子胥投江的),这三人都是品格高尚之人,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为国可尽忠,为孝可舍身的精神。

weiliam 发表于 2019-5-11 11:24:29

端午节不是只有中国人才过的节日日   本
日本的端午节是主属于男孩子的节日。在这一天,他们会喝菖蒲酒,在日语中“菖蒲”和“尚武”是谐音,所以端午节渐渐变成了男孩子的节日。为了让男孩们茁壮、健康成长,将来事业有成,人们在家门口竖起鲤鱼旗,摆上武士偶像、盔甲和战帽,有望子成龙的意思。
“畅游鲤鱼旗相模川”,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自1988年起,每逢4月29日至5月5日,便有无数的海内外游客慕名涌来相模原市。河两岸拉起钢索,悬上用布或绸做成的比人还大的鲤鱼旗,任其随风飘荡。这鲤鱼旗从日本各地征集而来,约有千余条,据说这鲤鱼旗的数量在与年俱增。
和中国吃粽子不同,日本人在端午习惯吃“柏叶饼”。这是一种外形像中国的茶果,呈圆形或半圆形的食物。以洗净的梗米干燥后磨成的上新粉制成,包入甜馅料,做好后加上日语称为“柏”的槲栎叶或菝葜叶对折包在外面即成。
韩国
说到韩国的端午节,最具特色的要数他们的“江陵端午祭”了。这是由一连串的庆祝活动组成的庆典,其盛大的程度,非一般的节日可比。其日程若从迎神祭算起,是连续五个昼夜(农历五月初三到初七);若从山神祭开始到送神祭结束,则长达二十一天;若从酿神酒开始,更是长达月余(四月初五到五月初七)。而对于一般的江陵市民而言,最热闹的还是从迎神祭到送神祭的这一个星期,整个市区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在巫祭和民俗活动之外,最吸引本地市民的端午祭活动是“乱场”。所谓“乱场”,是纷乱的市场,类似于中国的庙会。设在端午节前后十天的“乱场”,从餐饮到各类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可谓包罗万象。江陵人喜欢到乱场购物,因为乱场是端午祭的一部分,这里的物品也被认为具有某种神性。而正规活动结束后的商品集市,也正是购买廉价物品的好机会。对于在端午祭期间前来观光的外国游客而言,“乱场”上的商品虽然价格不菲,甚至较非节日期间昂贵一些,但因这里云集了来自韩国各地的特色产品,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它们一网打尽,也未尝不是一件乐事。
韩国端午并不吃粽子,更没有龙舟比赛。过节期间,韩国家庭会吃艾叶糕等点心。
韩国端午节的特色食品是一种叫“车轮饼”的食物,是用蒸好的艾叶放在籼米面里揉,一直到揉到面变成草绿色,然后做成车轱辘模样。


新 加 坡
新加坡华人都知道端午节,每当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前后,新加坡的东海岸公园会举行精彩的龙舟邀请赛,来自世界各地的龙舟队伍云集于此,一较高低。
越南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而且,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采药:端午采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人们认为“端午草药”最为灵验,许多集市上有此药专卖摊。
水果是越南端午的主角:他们认为吃水果是吃素,是对祖先的尊敬,而且可以帮助去除邪气。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
此外,在端午节,父母为子女准备糯米酒酿、黄姜糯米饭及桃、李、柠檬等几种酸味食品和水果。南方一些地区让子女食西瓜、芒果、煮鸡蛋和饮椰汁,大人饮雄黄酒,并将雄黄涂在小孩头、额、胸、脐各处以逐虫。
除此之外,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在端午节最热门的活动就是——赛龙舟!
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通过参加中国等地举行的龙舟赛,美国人逐步了解了这一活动。时至今日,中国的传统运动赛龙舟已经悄悄渗入了部分美国人的运动习惯,成了美国发展最快的流行体育娱乐项目之一。
端午赛龙舟,在德国落地生根已经有整整20年的时间。1989年,龙舟活动传入德国,并在汉堡举行首届“龙舟节”。1991年后,龙舟比赛改在德国金融中心法兰克福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weiliam 发表于 2019-5-11 11:26:56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
  夏至与地腊
  也有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和道教中的祭地腊活动。上古之时,人们以夏至(坤日)与冬至(乾日)为一年的两大节日。而夏至节是商历的新年,殷人曾以“大火,昏见南中”的夏历五月为岁首,五月五日为腊祭日期。西周至汉代,历法运算日益精密,夏至不再定于五月初五,遂与端午分为两个节日。但直到晋代,五月五日仍称“地口节”。地口就是指地上的神仙,地腊便是对地口的腊祭。《道藏·岁书》云:“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盛衰,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唐代人韩鄂将端午解释为‘旧吐正阳,时当中夏”,意思是只有夏至时,太阳才完全合于正阳之位。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又说:“俗重此日,与夏至同。”可见那时过端午与夏至一样重要。
  龙图腾说
  闻一多先生曾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拿出了很有学术分量的《端午考》。其中说,端午节是我国古代吴越民族举行龙图腾祭祀的节期,又进一步说“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这个判断很有道理。因为古时我国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五月江水暴涨,人们就把避水抗灾、五谷丰收的希望寄托在龙的身上。据闻先生考证,当初有五个以龙为图腾的部落一起选定吉日,以五月第五天为祭祀日。我国还有数字崇拜习俗,一般以“一、三、六、七、九”等叠日为吉日。
  根据现在考古情况来看,长江中下游地区挖出了大量几何印纹陶和一些石器,专家推断这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先秦的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的器物。因为古百越族生活在水乡,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自比为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期,大量百越人在浙闽山区生活,其节俗还在他们祭祖时出现。
端午节  古时候的端午节也是浴兰节
  古人非常重视五月五日的洗浴,据梁宗镶《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兰是一种香草,生山野间,其叶煮汤可以治风,故古人夏初采兰成风。《诗经·镶清》就是一首采兰诗。青年们在采兰时,相会于水边,谈情说爱。诗句中“士与女,方秉兰兮”中的“兰”便是“兰”。人们将兰采来,回家煮汤,用以洗身。梁武帝《忏悔诗》说:“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
  但兰不易采,人们便以艾、蒲一类的野草代替煮汤。(五杂俎》云:“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沸而浴之。”所谓五色草,便是五种植物的叶茎,并非特指五种颜色。如有的地方将曹蒲、艾、桃、柳等叶捣汁或直接入水煎汤。
结语: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了,但是纪念屈原的说法是最流行的。

weiliam 发表于 2019-5-11 11:40:45

本帖最后由 weiliam 于 2019-6-6 16:02 编辑

逛子胥庙会,感受端午节的民俗文化
陈能雄/文
端午节期间,我前往嘉兴游玩,听说这几天梅花洲景区正在举办子胥庙会。“子胥庙会”,顾名思义,让我想起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在嘉兴一带,民间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伍子胥有关系,他雄才大略,殚精竭虑地辅佐吴王,使吴国在短短几年内一跃成为春秋后期战无不胜的强国。后来吴王夫差中了越王勾践的离间计,赐死伍子胥,他命人用鸱夷革裹着伍子胥的尸首抛于钱塘江中。

这日正是农历五月初五,钱塘江掀起了滔天巨浪,民间传言这是伍子胥含有冤情,英灵驱潮。人们感念伍子胥的一生忠烈,在他的忌日里自发地举行祭祀活动,这逐渐形成了端午迎潮神的习俗。我们如果去南湖景区游玩,会看到伍相祠前方建有一个端午祭坛,每逢端午节期间,市民就会在这里举行赛龙舟等纪念活动。
梅花洲的子胥庙会,也有纪念伍子胥的含义。我在梅花洲看到沿街的粽子店铺,粽香四溢,有的店铺前有老人挑粽子货担的雕塑,让人联想到当年那些走街串巷卖粽子的商贩。嘉兴粽子名闻天下,每年嘉兴的端午节民俗活动都丰富多彩,比其他地方要热闹些。

今日来这里逛庙会的游客络绎不绝,挤满狭窄的青石街道。沿街都是古朴雅致的民居,年代久远,藤蔓任意滋长,顺着墙角往上攀爬,为白墙涂上了天然的“绿漆”。街道上悬挂着一排排灯笼,商铺前的旗幌迎风招展,像是迎接来往的游客。

街上摆着各式各样的当地土特产,还有琳琅满目的精美工艺品,游客都凑在摊位上选购几件物品。比如五彩香囊就是端午节比较受欢迎的礼物,在嘉兴的民间有在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用五色丝线缠成,里面装有多种芳香的中草药。而端午节的文化名人——屈原,常以香草美人自比,人们在端午节佩戴香囊,也是追慕屈原的美德,另一方面民间认为香囊有避邪祛病之用。很多游客在逛庙会时会帮家人带几个精致的香囊,一个小小香囊寄托着平安美好的祝福。

我看到路边有一个指示牌,指明左前方有一个“民俗文化村”,这也是本次“端午民俗文化节”的一个项目,文化村里有午时茶、点雄黄、包粽子、土灶饭的节目。我往左行走,经过一棵千年银杏,远远看到一条石桥通向一座小村庄,桥边有一个巨大的水车。村口是一个简易搭成的大门,上覆稻草,匾额上书写着“庄桥村”三字。

走进村里,迎面是一排竹子搭建而成的瓜果架,想象村民们在夏秋之夜聚在架下乘凉聊天,是多么惬意悠闲的事啊!村里有许多座黑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上面的门牌写着“村长家”、“阿秀家”、“阿宝家”、“阿福家”、“来发家”、“居委会”……还有一户门牌是“小芳家”,我见了不禁莞尔一笑,小时候经常听到歌曲“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原来小芳的家就在这里啊。

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悬挂着一串大蒜、甘薯、玉米、花生等农作物,有的还挂有福字香囊,时值端午节,门上新插上了艾草。我走进农户屋里一看,地上铺着青砖,屋里的陈设都是旧式的灶台、碗柜、桌椅,梁上悬着照明用的煤油灯,墙壁上贴着几张极富生活气息的农民画……屋前屋后的菜园里种着茄子、甘薯、番茄、向日葵等农作物。这让许多年长的游客看了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居住的小山村。

在村庄的中间搭建着一个敞亮的棚子,这里提供午时茶,桌子上摆放的开水瓶是竹编的壳子套起来的。其中有一张蓝布铺成的桌子上摆放着一盆大米红豆、一盆用水浸着的粽子叶,游客们可以自己动手包粽子,也可以事先预约借用场地,和亲戚朋友们一起在厨房的灶台上生火烧饭。有些中老年人在农村长大,后来迁居到城市的高楼大厦里,他们想在这里重温一回往日的生活,而有些小孩子则从未见过这种乡下厨房,他们也想体验一下原汁原味的农家端午节生活。

桌上的碗中盛有雄黄酒,边上放着一把毛笔,这是点雄黄用的。雄黄具有解毒杀虫的功效,大人们为避免小孩被毒虫咬伤,就会用毛笔在他额上点上一个“王”字,这是借虎王之威辟邪。有的则采用点朱砂的方式,我在路上看到几个小伙子的眉心间有一点朱砂,这也是端午习俗之一。

我从庄桥村走出来,原路返回,看到街上有一座“冯氏老宅”,门边上挂着一块竖立的牌子,上面是篆书写成的“嘉兴民俗文化馆”。到里面可以观看“哪吒闹海”等皮影戏、硖石灯彩、五色丝线制成的香囊等。我沿路看到介绍端午节习俗的文字,比如“刺五毒”,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的时候,五毒就是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它们的毒性剧烈,人们在纸上绘制五毒图案,或者在衣饰上绣有五毒,再以针、镖来刺五毒,或以箭射杀五毒,以示毒物被刺死。另外民间在端午节编五色彩绳,儿童佩戴五色丝线,也含有驱除毒虫之意。

五月之时,天气炎热,蚊蝇毒虫繁多,古代民间有一种“沐兰汤”的习俗。此兰非兰花,而是艾草、菖蒲。用菖蒲等香草沾上艾叶水,拂拭在人们的双手、额头、脖颈上,以示去除污垢,消灾祈福,这是一种传统的祓禊仪式。

从冯氏老宅出来,我穿过一座巨大的拱廊桥——仪贤桥,在桥的那一边正在上演一出以端午节为主题舞台剧。几个小伙姑娘身穿汉服登上舞台,表演几个节目,向人们讲述古人过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如射五毒、赛龙舟、吃雄黄酒等。“射五毒”这个节目和前面提到的“刺五毒”有些相似,表演者手持弓箭,英姿勃勃地站立在台上,另一名女子把一张画有“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图案的纸,粘贴在墙上,表演者拉着弓箭,做出要射图纸的姿势。

以前,我们过端午节以为只有吃粽子赛龙舟,没想到古人会有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民俗活动。逛了一回子胥庙会,就是走过一条端午民俗文化长廊,让我了解许多端午节知识。在这里还将举行“伍相祭祀大典”,“伍相”就是伍子胥,这个仪式与“子胥庙会”的主题相对应。伍子胥忠义千秋,令后人高山仰止。举办端午文化节活动,不仅是是传播端午民俗文化,同时也是宣传忠义贤良的美德!


phpvista 发表于 2019-5-27 13:58:16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文化的来历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