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在线 发表于 2019-4-12 00:44:09

心医范明春--0

早教及老师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要赢在起跑线上”。这话说的没错,很正确。可是问题是,起跑线在哪里?出生是起跑线还是三岁上幼儿园是起跑线?或者七岁上学是起跑线?而且我们也得清楚起跑的内容是什么?是灌输、熟读经典还是听英语、班?其实现代的有太多的困惑了。这是因为中国在学方面基础上是空白。为什么说在中国儿童心理学是一片空白?现在中国的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方面还是以主义流派为主要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手段。而行为主义流派的理论已经在上淘汰近四十年了。它的“决定论”以及“教育万能论”是在无视人的个性、情感、及感悟等,只是把外界环境的刺激与的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系,以奖惩、强化、消退这些手段达到教育者的目的。这种行为手段应用在方面,短期内好像很有效果,但从长期来看,给儿童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长大之后心理不同程度的扭曲病态,以至于无法适应社会。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最后以自杀来终结了自己30岁痛苦的一生。

而现在中国的学院派儿童教育及儿童教育的书籍几乎都是以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为主导的。

如果妈妈育儿的方法是错误的,那你得到的结果可能就是“赢在起跑线上,却输在终点线上”

范明春院长领衔的北京华夏众研医学院,在研究“禅观体验”的心理治愈疗法的同时,还致力于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把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实验成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育儿理念,以心理、身体健康的儿童为己任,以期改变中国“赢在起跑线上,却输在终点线上”的现状

如果妈妈在育儿过程中,不顺应儿童的心理规律,不顾忌儿童的情绪、情感与差异化,只是一味的按照妈妈自己的意志与希望来强化儿童的行为。那么这样的儿童很容易在长大的过程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一个心理不健康、严重扭曲的人,事业再成功,都无法取代心理的痛苦。

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更加说明了儿童7岁前的重要性。

可以这样说:大脑的生理构造基础在6岁前面就形成了。

大脑的容量在6岁前,基本上可以达到成人的90%。另外,在刚刚出生的的大脑中,居然有比大人还多的神经细胞。也就是说人的脑神经细胞,并不是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增多和成熟。而是一出生就具足了所有的脑神经细胞,在以后的过程中大脑所采取的方式是“先准备好处理信息所需要的神经细胞,然后舍弃不需要的东西。

也就是说,针对6岁前的儿童,大脑在发育方面,环境的影响大于遗传。儿童的的许多部分是由生长环境以及经历、刺激决定的。

这样的所谓的生长环境,决不仅仅是创造一个行为上的良好环境,同时还要有情感上的温暖、关怀与护持等。

在脑科学的世界,将儿童的大脑集中接受声音以及其他感觉刺激的影响的时期称为“临界期”。各种功能的临界期有所不同,不过一般在6岁前后。儿童所经历的事情,所处的环境会形成并伴随他一生的大脑。临界期在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

可以说过去的就是过去了,好多都是不可逆的。

七岁前,影响人这一生的:智商、情商、人格特质及价值观等重要的,已经成型甚至注定了。

所以对用心妈妈来讲,为7岁前的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护持环境,是何等重要啊?

您想了解更多的育儿知识吗?范明春院长每周四坐客YY课堂(93066869),传授您育儿的知识、解答您育儿的困惑;您也可以关注“心医范明春”微信公众号,提出您育儿的困惑,在这里一切都可以得到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医范明春--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