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在线 发表于 2019-4-13 22:15:13

无路可退:面对溪降,当慎重从之[组图]

随着溪降活动的升温和普及,在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积极投入到这项刺激又清凉的消暑运动中,一时间溪降俨然成为了一种户外时尚,甚至没有参加过溪降活动的户外爱好者都不敢妄称“”,似有“伪驴”之嫌。上洋溪、孔雀谷、壕沟、龙进峡、等干溪等等,这些隐藏在密林深处的溪谷每逢炎炎夏日,涉足者便络绎不绝,比肩继踵。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0/07/16733402_2010071513561616999.thumb.jpg
溪降,简单的解释就是在悬崖处利用绳索沿瀑布下降,其运动方式和、岩降类似,但是溪降穿越早已经超出了简单的从溪涧中用绳下降的范畴。一条适合溪降的峡谷里少则4、5道,多则几十道大小高低各不相同的瀑布横亘其中,被溪水冲刷的湿滑的巨石、幽幽的深潭更是三五步一处,涉足者常常要在背负沉重装备的情况下,一道一道的瀑布、巨石和深潭跨越,其困难和危险显而易见。最最致命的危险当数山洪,在这些峡谷中穿行一旦遭遇洪水便是退路全无九死一生。正是这些摆在眼前的重重困难,让愈来愈多的探险者抱着挑战自我、亲近自然的心态涉足其中,好不畅快。
鄂西,特别是三峡地区,自然水系及其丰富,峡谷沟壑星罗棋布,溪涧飞瀑更是不可计数。因其交通便捷、线路清晰,赢得了很多峡谷探险爱好者的垂青。 湖北的溪降运动起源于2004年,那一年的探险爱好者来到了宜昌的榆木沟(当初称其为天桥溪),短短的5、6公里的峡谷足足耗时两天半才完成穿越而且个个是疲惫不堪,榆木沟也成为了湖北溪降的第一沟。后来壕沟、龙进溪、粽峡、孔雀谷等等一系列的溪谷被发现和成功穿越,6年间湖北的溪降水平和参与人数在全国已然成为翘楚。从六年前的解放鞋、游泳圈、快干衣的单调,到现今的衣、毛毡鞋、包等装备的满目琳琅;从早期的岩降技术的全盘照搬,到一整套溪降技术的形成和成熟;从原来穿越榆木沟谷最快也要耗时两天,到今天4、5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的快速,湖北溪降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可以说是与时俱新。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0/07/16733402_201007151356162o6cc.thumb.jpg
项目中,太苦太累,太黑太险,单调乏味,只有溯溪和溪降不仅娱乐性强而且能够在炎炎夏日给参与者带来几丝清凉。当大溪、白马近乎被踩踏的“一马平川”面目全非,溯溪运动已不再具吸引时,溪降成为了一块香馍,众人争尝。
作为较早接触溪降运动的探险者,每次出行我都会对同行的队友进行一番斟酌,他们可能不具备很强的个人能力、很好的技术水平,但是他们一定是身体健康,装备齐全,也都有过在极端环境下历练的经历。近两年,也常常有认识或者不认识的朋友找到我,表达想参加这类活动的愿望,多数时候我都婉言拒绝了。为什么不爽快的应约,道理很简单:怕出事。
溪降是一项没有退路的运动,一旦身处峡谷腹地就只能咬牙完成穿越。许多经常组织溪降的资深户外人都这样评价该活动:进入峡谷后两边山体壁立千仞无从上下,只能设法由出口或者入口撤出,所以危险性很大。在雨季一旦遇见洪水,将是灭顶之灾。体弱者最好不进去、有风湿者不要进去、膝关节有伤者不要进去、恐高症和心理承受差的不可进去。
关于溪降的安全问题,现阶段湖北户外圈因为山洪和等原因出现重大事故的几率很低,因为这些极容易出现危险的环节不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的队员都会谨慎待之,而且随着所涉线路的不断成熟及溪降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这类事故的发生也将越来越少。但是伴随着参与此项活动人数的不断增加,组织者对人员的控制也就顺势降低起来,使很多不知道溪降是干什么的普通游人也有机会掺杂进来得以借机体验刺激。甚至一些身体潜藏这样或那样疾病的游人为了能够顺利参加活动,会故意隐瞒自己的病史抱着侥幸的目的混入队伍,也有一些身体还算健康的参与者,由于从来没有在类似的环境下活动过,并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此项运动也贸然尝试,于是危险随之而来。当这些人真正置身溪谷深处,里面阴冷、湿滑、困难重重的处境会轻易诱发他们潜藏在体内的各种不适,出现如:痉挛、失温、极度虚弱、神志不清甚至休克等症状,一旦遇到这种状况,任何一支溪降的队伍瞬间就会陷入困境,步履艰难。试想在退路全无的峡谷内一个不小心崴脚都可能让参与者进退两难,更何况是要将身体处于虚弱不堪的病患队友平安带出峡谷。把话说的再严重些,如果病患在峡谷中一旦失去了行为能力,那么只能跪求多福了!
面对溪降,当慎重从之。请正确评估自己的个人能力,尤其是自身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能力。雪山攀登你出现不适,可以及时选择下撤;洞穴探险你发生状况,一个滑轮组就能将你带出险境;溪降,当你和队友投身“绝情谷底”时,请你明白能够真正让你安全走出峡谷的不是领队,而是你自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路可退:面对溪降,当慎重从之[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