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训练过程的科学调控理论知识大全[图]
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包括:训练结构、训练分期、训练周期与周期性训练。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204/17/112220ueld987dwdv8zl0l.jpg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部分学者对苏联学者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但绝大多数学者和教练员仍认为:周期性训练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应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发展和更加丰富、完善了。所谓周期,是指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事物发展过程;所谓训练周期,是指表现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特点的训练过程;所谓训练分期,则是指将某一周期性训练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具有周期性特征的低层次训练过程。而周期性训练则是指运动训练过程必须遵循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和由此影响的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以及重大比赛日程安排、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运动员学习工作生活的周期性安排规律、训练适应性的形成规律和负荷与恢复交互安排的节奏性规律。其中又以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和由此影响的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为训练周期划分的最主要依据,并按一定的动态节奏与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和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周期性的训练安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使运动员围绕比赛的需要,适时而有效地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以取得最佳的比赛效果。
以此为依据,各训练过程的训练周期均分成准备性周期、基本性周期或比赛性周期,以及休整性周期或过渡性周期。所谓训练结构是指训练过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较为完整和相对稳定的结合方式,它反映了训练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训练过程的完整性,都是建立在最优化的训练结构基础上的,而且训练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表现出规律性、连贯性、长期性和系统性的联系。这种联系既表现为训练内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迁移关系(如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之间,身体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之间的迁移关系等),也表现在训练过程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纵向系统连贯性上(如从一次训练课中的单元训练直至多年训练之间的系统连贯性)。Л。П。马特维也夫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并提出了训练过程的三大基本训练周期结构,即小结构(主要指单元训练、课训练、日训练和周训练等周期训练结构),中结构(主要指阶段训练中的周期训练结构),大结构(主要指年度和多年训练中的周期结构)。各个结构在训练内容与负荷的安排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联系,从而形成单元训练、课周期、周周期(小周期)、阶段周期(中周期)、年度周期和多年周期(大周期)的完整训练过程的周期结构,并形成了一整套周期训练理论。
节奏理论与训练周期整体结构模式的确立节奏是指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动态变化的特点。与现代训练有关的非体育性节奏有宇宙节奏、社会节奏、自然节奏和生物节奏,从竞技体育的角度来看,有训练节奏(如负荷节奏、动作节奏等)和比赛节奏(如比赛的密度、成绩节奏等)。这些节奏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一个与各训练过程竞技状态相吻合的竞技能力生物节奏,并以此为基础,使运动员能在比赛中最终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现在,组成训练过程的许多因素已达到了自身的极限。因此,认识运动员机能活动中生物节奏的重要作用,并利用其规律性去预测运动员的状态和合理安排训练计划,这必将有利于使训练和比赛节奏尽可能地与运动员自身的生物节奏和外部的自然节奏相协调,最合理、最经济地动员自己机体的内在潜力,提高训练和比赛效果,减少伤病的发生,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正常地发挥出自己的训练水平,创造最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表6中看出,在各种周期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表现出一定的节奏性规律。早期训练周期安排原则的训练学阐释早期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安排应注意以下几个训练学要点:
(1)注意各训练周期安排的系统性、连贯性。注意保持各种不同层次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自然而有序的衔接与过渡,保持训练的系统性、节奏性和周期性的统一。
(2)周期性训练安排应保持相对稳定性和灵活性。各周期的具体时间、结构和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负荷等方面的安排,每次循环往复并非完全一样,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变和调节。
(3)划分周期时,应充分考虑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因素,早期训练阶段尤其要考虑学校学习、考试、假期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在考虑各种因素时要较多地注意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4)合理确定各训练周期的结构。正确掌握运动员机体内、外部因素,合理确定各训练周期的时间和阶段结构。
(5)选择最适宜的周期类型。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对象、任务和主要比赛安排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训练周期类型。早期训练阶段多以单周期和双周期两种周期类型为主。
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