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在线 发表于 2019-4-13 22:25:40

中国人的“潜”规则,中国潜水员最应该注意什么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608/08/1325494e8xdzgibbe8j5gg.jpg!x9m2
去年,在攀登4800米营地时,一个58岁、第三次登顶乞力马扎罗的大叔跟我说:中国人现在有钱了,很快,全世界的山顶,都将会有很多中国人。
大叔只说对了一半。岂止是全世界的山顶,很快,全世界的海底,也将塞满中国人。龟岛、诗巴丹、海豚湾、印尼巴厘岛、……这些东南亚的著名目的地,如今已然变成中国人的天下。一个定居在热浪岛的华人朋友跟我说:五年前,这里能听见的语言是英语、法语、语、语;而现在,这里能听见的语言是话、东北话、话、话、话。是的,不光是东南亚,、,甚至是消费昂贵的大溪地,也到处都是中国潜水者的身影——就像BBC2011年推出的那部纪录片名字:中国人来了!
高尔夫、、潜水,被称为三大“绿色毒品”,消费颇高,刺激上瘾,但却绿色健康。继高尔夫和滑雪之后,就在近两三年内,中国人迅速地爱上了潜水。今年春节,我在机场偶遇大学同学,居然同机前往马来西亚,他去打球,我去潜水,我们聊天时,后边排队的一对情侣问我:“你去诗巴丹?我们去麻袋(潜水者把马尔代夫称为麻袋)!”这个时侯,我真的感觉到:中国人越来越会玩了。
然而,会玩的中国人却常常在素质上栽跟头。我们拥有世界公认的高智商,但这高智商却常以“小聪明”的形式愚弄着我们眼中傻乎乎的外国人,而更多的情况下,却是自己人。在我所了解的潜水旅游中,种种自以为聪明的游客行为、以及各种讨巧的商人手段已经开始充斥其中,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潜”规则。在这些潜水人的心里,也许早已忘了潜水员培训第一节课的内容——每一个潜水员,都应该是海洋的保护者。
式潜水,耳朵痛!
很多喜欢潜水的朋友,在跟我闲聊时一般都会问我两句话,第一句是:“你潜到多深啊?”然后,第二句话肯定就是:“这么深,耳朵不会痛吗?”潜水为什么会耳朵痛?他们在潜水的时候都不做空腔平衡吗?后来我才知道,这么问的人,都是曾在三亚“体验潜水”的。
说起中国的潜水,不得不提三亚。作为“全球最大潜水目的地”,旺季的三亚,潜水者的壮观场面堪比奥运开幕式——一船船的潜水游客像饺子一样被下到海里,然后,不出几分钟便又被捞起来。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在最短时间里让游客上岸,让下一拨游客赶紧下水,才能赚到更多的钱。但按照国际规定,体验潜水要让游客在水底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不能草草了事,否则会受到处罚。于是,潜店们便动起了歪脑筋,想出了全球潜水界独一无二的办法——让游客主动放弃。
懂潜水的人都知道,随着下潜深度增加,水压会越来越大,所以,潜水员在下潜过程中,每下潜1米,都要做空腔平衡——一个类似濞鼻涕的简单动作,让耳朵里的压力和水压一致。如果不这么做,下到几米的深度后,耳朵内外压力差会让你疼痛难忍。这个简单的动作是无论潜水高手还是初学者都必须做的,也是在体验潜水之前,教练必须教给游客的内容之一。而三亚的不少潜店,为了让游客自己很快地提出放弃下潜,就有了这样一条“潜规则”——他们在教动作时含糊其辞,甚至根本不教游客做空腔平衡,直接就把游客带到水里,并且下潜速度很快,几分钟,最多10分钟,游客就会因耳朵疼痛难忍,主动提出放弃。
按理说,这类浮潜式的“体验潜水”应该让不会潜水的人感受到海洋的魅力,激发潜水的兴趣,但对于经过三亚式潜水的人来说,恐怕对大海留下的全部印象便是“耳朵痛”了。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608/08/132634ppo97i7nxoy3r7m7.jpg!x9m2
总得捞点什么吧?!
我认识一个朋友,还算是潜水的先行者,好几年前就每年冬天去三亚潜水,一潜就是几个月。知道我开始潜水后,他常跑来我家,要看看我的收获。正当我兴致勃勃地打算把潜水时拍的照片给他看的时候,他却显得毫无兴趣,转而问我:“你捞到最大的东西是什么?”
我很吃惊:“你学潜水的时侯,教练允许你捞东西的吗?”
朋友大大咧咧地说:“嗨,他带头捞。”
有一部很震撼的纪录片《潜水十年》,是由电视台的一对夫妻拍摄的,他们用镜头纪录了三亚十年间的水下变迁:因为捕捞,因为过多游客的蹂躏,曾经美丽的海底,早已经变成了水下的荒漠。
国人的习惯,看到好的东西,总忍不住要弄起来带走。不过,在国外这么干,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在马来西亚,一旦发现你从海底带了东西上来,不论死的活的,一律罚款2万马币(约合人民币4万元)。
不过,中国人总是聪明的,我的另一个朋友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海滨城市,那里的海岸盛产鲍鱼,并且允许捕捞。不过有个条件:不能使用气瓶潜水捕捞,只能自由潜水捕捞(就是不带装备、憋气的潜水)。这个条件,是为了保护鲍鱼——因为自由潜水能达到的深度很浅,在那个深度,几乎捞不到什么鲍鱼。
然而,我那个朋友在看到这条规则的同时,就已想到了解决办法——他先带着气瓶潜水,在深水区捞鲍鱼,但是不拿上岸,只是转移到浅水区放好,然后,上岸脱下装备,以自由潜水的方式,在浅水区大捞鲍鱼。周围的老外都被他的收获惊呆了,鼓掌叫好。这哥们就用这个方法将那片海域的鲍鱼捞了个干净,冰箱里放不下了,剁成馅包饺子——鲍鱼馅的饺子。还好,不是全世界的潜水员都这么聪明,否则,全世界的水域都要变成三亚那样了。
羽毛海星,摸一下怎么了?
前段时间,某论坛上,一个的照片引起了很多讨论:这位美女在水里把玩各种海洋生物,软珊瑚、羽毛海星都成了她顶在头上、抓在手里、扮可爱的道具。恐怕她之前没想到,照片一传上来,很多潜水者都斥责她行为太过分,可是美女很委屈啊:我就摸了一下,怎么了?
很多国人也都是这样的想法:我花钱来玩,摸一下怎么了?
不知道这位美女在哪里学来的潜水牌照,但是很明显,她的教练没有尽到责任。因为,接受过正式培训的潜水员,一定都会记得这么一句话:“多一个潜水员,就多一个海洋保护者。”作为合格的潜水员,不仅不能捕捞海洋生物,甚至不应该随便触碰海洋生物。有些脆弱的珊瑚虫,被碰过之后,就会死去。而受到惊吓的海洋生物,会离开这片海域,再不回来。所以,有经验的潜水员在水下都是一个姿势:双臂抱在胸前,平缓地踢水,维持着良好的中性浮力,不碰触任何东西,甚至连海底的泥沙都不碰触。只有这样,才能不打搅海底的原住民——它们才是主人,我们只是过客。
不守规则上,除了给环境带来伤害,更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潜水之前不能喝酒,这是所有潜水者都清楚、并严格遵守的规则,因为破坏这规则的代价,可能是自己和伙伴的生命。不过,就在去年,在泰国斯米兰的潜水船上,有个中国人就打算挑战这条规则:他在上午10点半、两次潜水中间,要求来上几罐啤酒爽一下,这个要求被拒绝之后,他不顾劝阻,还是喝了啤酒,因为他觉得“顾客就是上帝”,上帝的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结果,该“上帝”被取消了潜水的资格。
就像陆地上的游客一样,在海底,也很容易辨认出中国人来——我们往往成群结队,手里拿着最新最昂贵的相机,在海葵、海扇、珊瑚前面排着队,拍摄“到此一游”的照片。
在所有旅游地,中国人的相机几乎都比老外的好,单反普及率是最高的,虽然大多数的单反相机都打在全自动档上。同样的,在水里,中国人的相机普及率也是最高的:就像我们喜欢捞东西、摸东西一样,我们喜欢拍摄“到此一游”照片。
跟在陆地上不一样的是,在水下拍照片,需要更好的稳定和平衡,如果你中性浮力掌握不好,拍照片就容易踩到海葵、折断珊瑚,最后留下一片狼籍。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拍起照片来不要命的哥们儿,他每次发现什么漂亮东西,总是立即冲上去,占据最有利的地形,然后变换角度,上上下下拍个够,等他心满意足之后,只留下被他脚蹼踢起的满天尘沙,我们啥也看不见了。
我们总是要拿照片来向别人炫耀:看,我看见过这个。而真正的老潜水员,其实很少拍照。我曾遇到过的一个小伙子,潜遍了全球,跟我一起潜水,他只是发现目标,提醒我拍照,我问他自己为什么不拍,他说:“一条鱼不需要拍摄自己在水里的生活,我就是一条鱼啊!”
家指点:普及“潜”规则
潜水虽已不算新鲜,但对中国人来说也不算普及,糟糕的是,在它还没普及之前,我们的不少劣习却被带进了这项运动中。以下是我给想要潜水的朋友一些基本的建议:
参加正规的潜水培训和学习。全球有两大潜水机构:PADI和CMAS,多数人选择PADI,PADI的“开放水域潜水员”(圈内称“开水员”)训练只需要4天时间,经过这4天的训练,你能学会如何安全地享受潜水乐趣,并且获得全世界通用的潜水资格。更重要的是,你会学习保护海洋。
在你没掌握比较好的中性浮力之前,不要着急带相机下水;出海潜水,往往空间狭小,这个时侯更应该遵守秩序;时刻记住,潜水是有危险的,一定要听从潜导的建议和劝阻,他们不是服务员,而是专业人士;在水下拍照的时候,要想到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拍照;不要轻易触碰水底的生物,为它们好,也为你好:很多生物是有危险的,即使它们看起来很漂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人的“潜”规则,中国潜水员最应该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