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出回转:从反拧到反弓
在小回转和mogul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上身不动,滑行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能把上身固定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高手每一次潇洒的回转都是凝固的上身和灵活的下身的完美结合。大家都知道上身要不动,但这个表述太泛泛,那么什么才算“不动”?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数学的语言定量的描述。上身可以运动的关节有头、肩、肘、腕,以几何的角度来考察,我觉得所谓“上身不动”应该包含着8个方面的要素,简而言之就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抬头锁肩,扬腕固肘。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实例,来探讨“不动”的真谛和修炼的道路
1、不前不后-从站姿开始
正确的站姿简单而又重要,我们从侧面观察,应该包含3.5个动作弯曲,由下而上分别是踝部、膝部、腰部和头部弯曲。其中的头部弯曲因为幅度比较小,所以只能算0.5个。
我们讨论上身不动,首先要做到“不前不后”。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上身要挺直,不能含胸驼背,不能在3.5个弯曲之外再出现一个胸部弯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挺直的上身与雪面形成的夹角要维持恒定,如果在滑行中上身有前后的变化,那么这个夹角也会变化,从而影响了高质量的滑行。这个夹角的理想度数是90度,比这个值小是可以的,而超过了则意味者上身的后仰,从而导致整体重心后置,大忌!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702/08/171125kmpaei52z5n88xzk.jpg!x9m2
2、锁肩固肘-“反拧”的收获
滑雪中的上身与下身就象是爱情小说里的男女主角,虽然彼此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但却一定要走在相反的道路上,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最动听的故事。所谓上下身的分离,其美学意义也在于此。
在连续的回转中,雪板的指向总是不断地变化着,如果不施加控制,那么上身会自然追随雪板的方向发生旋转。要想固定上身,首先要抑制这种旋转,方法很简单,就是施加一个反向的力拒,让上身转向与雪板的相反方向,如同拧毛巾,左手和右手工作在相反的方向,而不动的是毛巾,所以这个动作就叫做“反拧”,见图2。
“反拧”是固定上身的中级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正确的“反拧”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对动作的规格要求很高,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三点:首先,肩线和肘线要与雪道平行并与滚落线垂直;其次,点杖时只有小臂和腕的动作,象用小锤敲钉子,上臂不能参与,否则就成了轮大锤打铁了;最后也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要抬着头滑行。
“反拧”的练习要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在缓坡上以横滑的方式慢速、分解滑行,见图2。重点体会“拧”的感觉以及肩、肘、手、头的位置关系。这个阶段一定要慢,在慢中找感觉,一快脑子就是一片空白,等于没滑。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702/08/171138tmo9h0ocj440wthw.jpg!x9m2
图2:慢速下的“反拧”动作。示范:veve,:非常口令
在慢速滑行熟练后,逐步放开速度,同时牢固地锁定肩线和肘线。在图2中veve的肩线(绿线)虽然与滚落线垂直,但却向山下倾斜没有与雪道平行,这是常见的问题,必须纠正。肩线与滚落线垂直使上身面对山下,与雪道平行让上身端正。肘线的要求和肩线是一样的,固定的肘线进一步限制了上身只能有小臂和腕可以运动。图3中浪客剑心的“反拧”就象教科书一样标准:肩线和肘线位置和谐,小臂与腕构成锤击式点杖,抬头目视前方,整个动作规范而流畅。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702/08/171149tb19s2f7z18kz8mb.jpg!x9m2
图3:标准的“反拧”动作。示范:浪客剑心,摄影:非常口令
3、不左不右-拉满你身体的这张弓
没有前后,没有旋转是否就是不动的全部?在一个三维的世界里,上身还有一个向左右运动的维度。在古典小回转中,上下身做为一个整体向一侧倾倒,从而立刃实现转弯。在图4中,LitoTejada-Flores的下身轴线(黄线)与上身轴线(粉线)基本重合,肩线和肘线与滚落线垂直但与雪道不平行。上身的参与让立刃变得简单,滑行起来非常省力,所以古典小回转总是那么潇洒和气定神闲,但同时,它也注定了相对缓慢的回转频率和较大的回转半径,难以应对更陡和更复杂的雪道。
http://image1.8264.com/portal/201702/08/171200xe7zcwchch86149e.jpg!x9m2
图4:古典小回转动作。示范:LitoTejada-Flores,摄影:《滑雪的突破》
现代小回转(如里奇的6级小回转)为了提高回转效率,进一步要求上身不能向左右倾斜,至此上身被彻底凝固,在所有的维度中均不能运动。由于没有了上身参与,转弯是完全通过下身的倾斜来带动雪板,实现立刃的。倾斜的下身轴线和竖直的上身轴线形成一个美妙的夹角,这就是“反弓”,见图5。
“反弓”是固定上身的高级阶段,也是需要漫长积累才能达到的技术境界。反弓与反拧的区别就在于上下身轴线的夹角。图2、3中的滑雪者也实现了这个夹角,不过这个角度过大,甚至接近直线,所以还不能称为“反弓”。只有这个夹角缩小到一定程度才可以算做反弓。
图5中的qt,有着完美的肩线和肘线,锐利的“反弓”角度,翻腕型点杖,整个动作舒展而优美,稍微有些低头但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另外雪板与滚落线趋向垂直,身后扬起的大片雪沫证明这是一次有力的回转,反弓的意义就在于此。虽然没见过qt的视频,但可以想象他的mogul滑行一定是圆润而有深度。
通向反弓的道路是从反拧开始的,不断的练习使上下身夹角逐渐缩小,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并非没有捷径。力通过弓弦的传递,作用于弓的两端进而拉满一张弓,那么如何拉满身体的这张弓呢?原理是一样的。上身的“反拧力拒”和下身的“立刃力拒”构成了拉弓的两个必备要素,其中上身的反拧已经讲了很多,相对简单,难就难在立刃,立刃幅度最终决定着反弓的幅度。那么如何提高立刃幅度呢?我认为窍门就在mogul上。在平整的雪面上提高立刃幅度并非易事,但在mogul中就会变得简单,每一个雪包都是回转的向导,结实地踩在雪包上的时候,你就是在立刃,其幅度等于雪包的坡度,而此刻的立刃要比平地的省力得多,因为板刃本身并不吃劲,全部是板底受力,再仔细观察图5中qt的雪板。事情就是如此简单:你越是滑过一个陡峭的雪包,就越有可能获得一个优美的反弓J
4、上身为什么不能动?
之前我们都在讨论如何才能让上身不动,但却没有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答案并不复杂,但要涉及到一点物理知识。在高中,我们都学过动量,这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动量=质量×速度(p=mv)。人体的上身大约占据了2/3的体重,如果让这一陀肉不动,那么在相同的动量下,占1/3体重的下身就可以获得3倍的回转速度(mv=1/3m×3v),这意味着更高的回转频率;或者在相同的回转速度下,只使用了相当于原来1/3的动量(1/3m×v),这意味着更省力的滑行。
滑雪就是这样一项充满着科学的运动,每一个漂亮的动作的背后都有着合理的数学和物理解释,所以回转之美从来就是自然之美的一部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