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助手 发表于 2019-4-26 12:56:16

什么家庭长大的孩子普遍爱无能,家长清楚吗?

如何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孩子不知反哺、不懂爱和感恩的话,总是很容易牵动我们的神经,什么家庭长大的孩子普遍爱无能,家长清楚吗?
        比如我朋友最近所烦恼的。
        她儿子6岁。
        前几天她生日,希望儿子能够送她一个橡皮泥手工当生日礼物。
        谁知当她提出这个要求后,儿子却不情不愿。
        朋友耐住性子继续诱导:你生日我都送你礼物了对吧?
        哪知孩子满口否认道:有吗?
        朋友当时心就凉了。
        她叹道:他生日,我都会为他挑礼物,他怎么能这么没心没肺?
        我问:你送了他什么?
        她答:当然是我精挑细选的,我觉得适合他的啊,益智玩具啊,书啊什么的。
        我大约明白了。
        孩子否认收到礼物,可能并不是孩子气的瞎说,而是反映出了孩子内心体验着的真实。
        我想起了那个小故事。
        一位妈妈小时候家里很穷。总也吃不饱。所以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以后,很注重吃。
        平日里,她都变着花样给自己的女儿做好吃的。每回女儿过生日,她也会亲手为孩子备好丰盛的宴席。
        然而,她的女儿并不稀罕,也不快乐。
        因为,小女孩真正想要的生日礼物,是橱窗里那个被妈妈认为“没啥用、又不能吃”的洋娃娃。
        这个妈妈对孩子的那些“好”,并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事实上,她的一切付出,不过是在哺育内在的那个小小的、饥饿的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在满足的都是自己,而不是眼前的孩子。
        我们拿自己的意愿代替了孩子的。
        我们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却不是孩子最想要的。
        一个孩子的个人意愿并未被尊重,内心未曾被看见,其实内心很难产生满足、有爱、感恩的感觉。
        那些情感世界贫乏、爱无能的小孩,往往就是这么养出来的。
        具体说来,到底什么样的家庭和父母,会养出这样的孩子?
        第一种,只知道给孩子物质满足
        我认识一位单亲父亲。他儿子因为不学习、调皮捣蛋反复被投诉,每次他都不得不跟学校各种赔不是和作保证。
        父亲说:我这么努力挣钱,就是希望能给他提供更好的条件。别人有什么,我就给他什么,绝不让他委屈了。可他怎么一点儿不知道体贴我?
        他几乎要放弃那个孩子了。
        后来,我有机会跟那孩子聊了聊天。
        我们没谈学习,只谈他感兴趣的,包括最喜欢的游戏,最看重的朋友,最讨厌的事,等等。
        谈话结束后,很意外地,孩子抱了抱我,然后羞赧地跑掉了。
        这明显是个缺爱的孩子。而他在我身上看到了妈妈的影子。
        他的那些行为问题,不过都是在呼唤爱。
        心灵上未曾好好被爱过,哪怕得到再多的物质满足,孩子内里都是空的,匮乏的。
        时间久了,孩子不仅学不会爱,还可能跟父亲成仇。
        因为他依赖惯了父亲。父亲给钱给物,给到他心安理得。有一天,若父亲不给了,或者给的不够多了,他反倒会埋怨父亲,甚至恨父亲。
        第二种,爱得太功利
        当朋友圈里那个10岁孩子说:
        “我的父母不配拥有我这么优秀的孩子。”
        “成绩再好也没用,父母穷鬼。买不起大城市房子,也送不起留学。有钱比成绩好重要多了。”
        人们看到的是,是这个孩子的过分犀利跟冷酷,我看到的,只有荒芜。
        这个孩子的言行当真无师自通吗?不,他是从大人那里学会的。
        如果每一次,孩子不去做父母认为对的事,父母就不高兴;
        如果每一回,孩子做到了什么,父母才说你真乖,我们好爱你;
        如果父母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现实成就,
        如果当孩子考了好名次,父母就给孩子物质上的奖励,
        如果父母给孩子的爱总是有前提的,
        那么,所有这些行为,都在悄悄地把单纯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一种交换。
        持续这么做,就会把孩子的心搞得越来越荒凉。
        他们不信自己什么都不做就值得被爱。
        这种亲子间有条件的、交换式的关系,会扩大到孩子的整个人际交往中。
        爱于是越来越少。
        直到只剩下交易、功利和冷漠。
        第三种,亲子关系过近,变成捆绑
        有个女孩曾满脸恐慌地跟我说:
        “我做了个可怕的梦!我梦见我杀了我妈妈……”
        “杀死”是假的,对妈妈的愤怒和恨却是真的。
        这个女孩一直都是妈妈的乖乖女。为了她读书,她妈妈放弃了自己的事业,选择做全职主妇,多年来,始终在家里悉心照料女儿的学习和生活。
        做这个噩梦之前,她刚跟妈妈吵了一架。原因是她想搬出去住,可妈妈不许。
        她说:“最怕我妈在我面前哭诉。最怕她说,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你就这样回报我的吗?我想我的确不是个体贴的女儿……”
        这般煎熬的亲子关系并不少见。因为从来不缺为了孩子过度牺牲的父母亲。
        当父母把自己的精力过度注入孩子的成长,以至于“牺牲”自己时,就会产生不合理期待:要求孩子予以回报,否则就对不起自己的付出。
        孩子反哺父母,本是自然而然的美好人性,一旦被当做束缚孩子自由的理由,就会步入畸形。孩子背负着父母强加的负罪感,要么痛苦地忍受、自伤,要么反抗,或逃离。
       

        上面这些家庭里,要么父母是孩子的上司,一切都得照父母的意愿来;要么父母变成孩子的仆从,一切围着孩子转。
        再要么,两者均占了,就像文章开头那个例子。
        但却始终没找到和孩子平等相处的位置。
        正是这样的不平等,导致父母一直付出着,自以为爱着,孩子却根本没收到。
        那么,亲子关系里,父母怎样做,才能找到那个合适的位置?
        父母首先要爱自己
        如果我们为了满足孩子,却一次次忽略自己,把自己看得过轻,会让孩子承担太多,最后容易变成吞没。
        因为父母把自己过得糟糕、不快乐,孩子一定会被愧疚感和无力感困住手脚。
        你需要先学会爱自己。
        当自己愤怒的时候,当自己无力的时候,当心怀焦虑、恐惧的时候,给自己一份慈悲,而不是苛责自己做的不够好。
        还没好好对待自己的时候,你很难给到孩子更多的爱。
        因为你没法给出你自己没有的东西。
        ? 别轻易贴标签;接纳并尊重孩子
        一些父母会忧虑孩子亲情冷漠,不懂感恩,遇到孩子的不体贴行为,就倾向贴标签。
        父母须知,孩子小的时候,的确是不懂感激的。越小的孩子,越会心安理得地向父母索取。
        他们需要确定:我不需要做任何事,只需要我是我,就能被父母爱着。
        这份对爱的确信,是每个孩子生存的根基。这样长大的孩子,内心将饱满且有力量。
        孩子们还需要确保:若我想做一件事,就可能得到父母的支持。哪怕父母不支持我,但也一定会理解并安慰我意愿无法达成时的失落与难过。
        对孩子怀抱理解与尊重,孩子就能学会理解跟尊重。
        相反,粗暴对待孩子,过多、过严地惩罚孩子,只会让孩子屈服,变得退缩,或者也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但他们一定学不会爱的方法。
        给孩子机会表达爱与感激
        其实,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向父母回馈爱了,只是可能被你忽略了。
        比如,当孩子读到一个有趣的故事,要念给你听;
        比如,孩子新学到一个可爱的动作,冲你喊“看我看我”;
        比如孩子画了幅看似乱七八糟的涂鸦,送给你做礼物,
        他其实就是在用自己能想到的方式,去回报你的爱。
        对这个世界,孩子还知道得太少,但他知道,你的存在对他而言无比重要。所以,父母千万不要觉得孩子烦。如果你粗暴地打断或者不给予及时反馈,那么,你就是在摧毁孩子刚刚萌生的爱与感激的能力。
        最后,是一些具体的,练习爱的方法:

        [*]
               
                        让孩子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儿,包括吃饭穿衣安排自己的学习等;
               
       
        [*]
               
                        为孩子分配家务;
               
       
        [*]
               
                        邀请孩子对家庭的重大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
               
       
        [*]
               
                        带孩子一起记住家人的生日;
               
       
        [*]
               
                        父母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示出与外界友好相处的样子。
               
       
        [*]
               
                        鼓励孩子适当向人求助。帮孩子明白,他人大多愿意给别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索求任何回报。
               
       
        [*]
               
                        孩子有助人、爱人的行为时,夸他有爱,有责任和担当;孩子表现出不体贴时候,忽略掉。
               
       

        总之,要点在于,父母照顾好自己,以减轻孩子的不必要的内疚感;同时教会孩子为自己、为他人负责。
        内疚只会让人感到虚弱无力。责任感,则能让孩子感到强而有力,真正拥有爱人的能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家庭长大的孩子普遍爱无能,家长清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