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76|回复: 0

[性格心理] 不要让孩子受语言虐待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7 13: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刀子口豆腐心”,是指一个人外冷内热,这放在普通人身上问题还不大,可是放在父母对儿女上,那就大大不妙了!
  在一个逐渐限制父母体罚权的现代社会里,父母很可能将失落的体罚权改成语言虐待,通过粗暴的、羞辱性的、威胁性的语言来“管教”自己的孩子,这种惩罚更是一种虐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一种,奴隶主式威胁。
  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剥夺孩子的自主可能。比如,父母对很小的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把你扔掉。”这种威胁会导致小孩子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年龄较大的孩子,父母说:“你吃我的,用我的,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说话。”“这个家里我说了算,你给我闭嘴。”
  第二种,死亡威胁。
  有些父母口无遮拦,似乎不说出“死”字就不过瘾似的,让孩子极度恐慌。比如,“你再哭,我一巴掌打死你”;“看你这么不争气,我一头撞死算了”;“你这么不听话,我不想活了。”这种语言虐待很容易催生孩子“走极端”的病态心理。
  第三种,羞辱式贬低。
  某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当期望无法满足时,便说出刻薄挖苦的话来贬低羞辱自己的孩子,比如:“你自己去照照镜子看,一副白痴相”“我也不知道上辈子作了什么孽,生出你这么一个低能儿”“你考那点分数,还有脸回家”“你现在的脸皮怎么比脚底皮还厚呢”。
  第四种,嘲讽式贬低。
  某些父母毫无顾忌地讽刺嘲笑自己的孩子,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如:“瞧你那德性,一脸熊样,简直就像一只蛤蟆”“我怎么看你怎么不顺眼,你是不是哪里缺根筋”“你小孩子懂个屁,先把自己的鼻涕擦干净再说。”
  父母的这种态度是极不负责任的,那些连大人都无法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怎么可能承受得起?面对无法承受又不得不承受的语言虐待,孩子必然会通过各种病态心理将内心的委屈反映出来,而最后的苦果还是要父母承担。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否则,等到将来自己的孩子出问题,再找心理医生时,你就会体会到加倍的麻烦和折磨。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