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30|回复: 0

[3-6岁] 家长常说这三句话,本意是为孩子好,却可能伤害了孩子!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6 1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时候,家长明明是想向孩子表达关爱,但是由于语言或者表达方式不适当,反而会让孩子误以为是责罚。
        糟糕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误解浑然不知,于是,慢慢的就变为了一个不容解开的死扣:
        父母深深的给予爱(责罚),孩子默默的领受爱(责罚)。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死扣,怕是只能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死扣一
        我早就说过
        “我早就说过冬天不能吃冰激凌,看,拉肚子了吧。”
        “我早就说过别跑别跑,看,摔倒了吧。”
        “我早就说过别用力拉,看,撕坏了吧。”
        父母就像一位先知,总能预测到最坏的结果,孩子也“不负所望”,总能顺着我们的预测慢慢看到恶果。
        当孩子的执拗变成糟糕时,我们说的那句“我早就说过”,本意是心疼和关心孩子。
        拉肚子了孩子不好受。
        膝盖摔出血印孩子又要痛了。
        零食撒出来孩子就没的吃了。
        而孩子解读到的不是心疼和关心,是责怪——都怪你不听话。
        父母用错词,孩子会错意,死扣一枚。
        如何解扣?
        直接表达关爱,忽略坏的结果,只关注坏结果带给孩子的感觉。
        “我猜你现在肚子不好受,喝点热的暖暖吧。”
        “膝盖破皮了,你一定很痛吧。”
        “哦宝贝,太可惜了我们今天没有零食吃了。”
        把责怪变成同情是柔软的,孩子能感受到话里的宽容。
        记得女儿有次在冬天乱脱衣服,我们提醒她乱脱衣服容易着凉,她不听执意要脱,第二天就打喷嚏流鼻涕。
        拿纸巾给她擦鼻子时,我说了一句 “鼻子都擦红了,一定很痛吧。”
        女儿的回答让我很意外,她说:“恩辣辣的,下次穿好衣服就不会流鼻涕了。”
        没有幸灾乐祸也没有责备,孩子自己领会到了错误。这就有点像,孩子本做错了事被你宽容了,她自感羞愧。
        尽管父母的关心里爱多于责备,可孩子只会用心感受责备。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责备,孩子越容易较真,你退一步,孩子也会退一步。
        让孩子从坏结果中体会错误,除了警告和责怪,让孩子自省或许是最好的领悟。
       

        死扣二
        “为什么刚刚要那样…”
        孩子的世界很多变,上一秒乐不开支,下一秒就梨花带雨,刚刚还慷慨大方,过一会就斤斤计较,我们常常被他们的变换弄的不知所云。
        有时孩子闹的厉害,我们只能把道理放一边,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再捡回起来,可没想开头就错了——用错了开头语。
        三岁的女儿跟爸爸玩拼图,父女两已经其乐融融的玩了好一会,女儿拼爸爸陪。拼了两个来回后,女儿的心思有些散了,就说:“我不想玩拼图了。”
        同样爱玩拼图的爸爸正好能见缝插针,他说:“爸爸想一个人再玩一次这张拼图。”
        女儿爽快的答应了。
        这次是爸爸拼女儿陪。
        不得不说爸爸的眼力和色彩不如孩子,拼一块的速度有些慢,趴在一旁的女儿看的有些着急,就说:“爸爸,我来帮你吧,你拼一块我拼一块。”
        爸爸没听清楚女儿说的游戏规则,结果脑袋一时灵光多拼了两块,女儿的暴脾气就来了,她觉得爸爸破坏了规则生气的哭了。
        最后的收场是,爸爸撤了,剩下的拼图由女儿一个人完成。
        事后,我想了解为什么女儿那么生气,无非不就是多拼了两块图而已。当时我是这么说的:
        “番茄,为什么你刚刚要跟爸爸生气啊?”
        女儿嘟囔的小嘴,不说话,我又重复了一遍。
        她干脆就说:“因为我不爱跟爸爸一起玩拼图。”
        我当然知道这是在说气话,就像我跟番茄爸爸吵架时说的置气话。
        为什么她不跟我说心里话呢?
        后来我仔细反省了下,可能是我跟她交谈时说话的用词不对。
        “为什么你刚刚要跟爸爸生气啊?”为什么一词听起来不像是倾听,更像是在质问和指责。
        所以女儿的回答会含糊中带点愤怒,假设我这样问:
        “刚才我看到你生气的哭了,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你对爸爸破坏游戏规则有什么要说的吗?”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那么生气呢?”
        把关注点落在了孩子身上,你是如何,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是什么造成的?这会让她觉得,我是真心想倾听她的愤怒。
        跟孩子交心,“为什么”一词在使用场景上很讲究。事实上,只有当孩子觉得你对她们做的事感兴趣时,“为什么”才有效。
       

        死扣三
        “不行”“不可以”
        阻止孩子做有危险的事,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可是小孩子不这么认为。
        “不可以在床上玩蹦蹦床。”
        “你已经看了很久电视了,不可以再看了。”
        “下雨天不可以在外面玩水。”
        父母在说这些话,其实是担心孩子可能会从床上摔下来,手会被剪刀剪到,下雨天在外面玩水会感冒,但是却忘了告诉孩子“不可以”背后的原因。
        明明是爱孩子才剥夺孩子试错的行为,最后被孩子蛮横的理解为,拒绝他就是不爱他了。
        这样的死扣怎么解呢?
        在说“不可以”前,先清楚说明为什么“不可以”。或者以聊天的方式引导孩子相互讨论,共同解决。
        “床太小了,会掉到地上,要不我们去地毯上蹦吧?”
        “眼睛太累了,你能想个办法帮助它休息一下吗?”
        “要是我们有雨衣就好了,要不我们下次买了雨衣再去玩吧?”
        用稚嫩的语言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做,为什么不行,这比干巴巴的直接拒绝,孩子的心里接受程度会更高。
       

        老人常言“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才是怪”。打骂真的是爱吗?
        我觉得是。
        但孩子不会买这单。
        不被接受的爱,等于没爱。即便付出所有,孩子也只能体会到冰山一角。
        爱孩子是本能,会爱孩子是技能,这个技能说难不难说容易不简单。
        用孩子能感受到的方式爱,那才称之为爱,一切不被孩子接受的爱,最多算得上是白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