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7|回复: 0

[3-6岁] 小小年纪就“拉帮结派”正常吗?父母要不要管?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6 1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上幼儿园就搞小团体,正常吗?“你的孩子搞小团体!”上小学或中学时,我曾听到老师这样向家长抱怨。家长听到这样的信息该如何做?
        那时候觉得特别地委屈,我们只是同几个合得来的同学常常在课间课余聊天而已,上学时课业负担这么重,我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搞”啊?
        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我现在也经常听到家长老是抱怨“小朋友搞小团体越来越早了,幼儿园就分拨儿了,和这个好同那个不好的。” 小小的孩子就会拉帮结派,这正常么?跟父母的教育有关吗”
        一、小小年纪就“拉帮结派”正常吗?
        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一两岁的孩子大多都是独侠客,两个孩子一起玩儿也都是各玩儿各的,很少有合作发生。但是到了三四岁,他们突然对同龄人产生了兴趣,反而对大人不是很热衷了。三四岁的孩子,有点儿像青春期的青少年,喜欢扎堆儿。他们很快就可以找到同自己“一样”的玩伴,并为彼此的相似而自豪。因此,我们常会听到他们说“**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当问及原因,他们会给一些大人觉得奇怪的理由,比如“**穿那样的裙子,***不喜欢动感超人,等等。”这是一个观察力和想象力极强的年龄,他们不断地在辨别、判断—什么是我,什么不是我……
       


        所以说在某个年龄段,孩子会有组小团体的需要。当然这种倾向有可能被家长的偏好所影响。比如在硅谷有的家长就会就从小教育孩子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加入“对”的团队,对孩子的交友观影响深远。当然,国内也不乏这样“现实”的家长——从小要跟好学生、好孩子玩,不要跟成绩差、爱捣乱的小朋友交朋友……
        由此看来,小团体存在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二、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小团体呢?
        孩子组小团体了,家长没必要过于担心或过分干扰,可以从下面几个跟孩子沟通:
[ol]
       

  •                
                            正视小团体的存在,观察了解它的组成成员和原因。家长可以给予类似这样的评论:“我发现你经常和你们班的A、B、C同学在一起,他/你们是好朋友么?”
                   
           
           

  •                
                            对小团体表示由衷的兴趣和关心。比如:你和大家在一起都做/玩儿什么呢?要是给你们的团队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为啥?
                   
           
           

  •                
                            当获得更多信息后,同孩子一起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果孩子分享了小团队的共同爱好,比如“你们都喜欢收集游戏卡片”,不要着急指出孩子和朋友间的不同,而是不断地沟通,表示自己对孩子社交生活的兴趣,给孩子空间来表达探索,直到让孩子自己发现人与人的相同和不同。
                   
           
           

  •                
                            与孩子分享自己童年朋友的记忆,以及自己现在生活中朋友的概念和意义。
                   
           
    [/ol]
            三、那些被小团体排斥的孩子,大人如何帮助TA?
            虽然组小团体本身没有错,但是那些没有被接纳成为组员的孩子怎么办?有一些孩子,总是在小团体的边缘“流浪”,怎么都加入不了。这些孩子通常有以下特点:

           

  •                
                            喜欢独来独往
                   
           
           

  •                
                            常在别人玩的时候“捣乱”
                   
           
           

  •                
                            对大人比对同龄人感兴趣
                   
           
           

  •                
                            不知如何加入他人的游戏
                   
           
           

  •                
                            语言表达有挑战/障碍
                   
           
           

  •                
                            对冲突和异议容忍能力差
                   
           

           


            落单儿的小朋友如果有以上的所有特点,并伴有重复性动作,比如摇晃、打手,请寻找专业人士评估自闭症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自闭症的表现,成人可以试着帮助小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学习如何与他人一起游戏。推荐我最喜欢用戏剧游戏疗法。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是我做儿童心理健康顾问时发生的。
            在一个以华裔为主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他们在教室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做手工、玩玩具,或看书、跳舞。
            在戏剧区,我发现一群4岁左右的墨西哥裔女孩,穿着粉色的连衣裙,正在翩翩起舞。其中一个女孩跳得特别好,显然是领舞。跟在她身后的三个女孩,自由发挥着,她们时不时互相望一下,嘻嘻地笑着。
            而在她们边缘,有个华裔小女孩,婷婷,带着个小眼镜,穿着打扮有些中性化。她绕着她们走来走去,很羡慕很向往的样子,跟着她们时不时的笑笑。我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发现这个小女孩不知如何加入,打算帮她一下。
            我试图和舞蹈队搭话:“你们跳得好美啊,是哪里学的?还是自己的创造啊?” 领舞美美地笑答道:“我放学后妈妈带我去学芭蕾舞。” “那你现在是在教你朋友们跳舞吗?” 领舞骄傲地点了点头,她的学生们也纷纷点头笑笑。然后她们又开始纷纷起舞。
            我转头看到婷婷眼巴巴的看着大家,就问她:“你看起来对她们的舞蹈课很感兴趣,想不想加入她们?” 婷婷低着头,腼腆地摇了摇头。我猜她可能怕被拒绝,想保护自己,就随她。
            不一会,婷婷突然开始迈大步,一边踢腿一边走路,在地毯中央穿过舞蹈队。舞蹈队马上抱怨起来。
            我建议她们把地毯分两边,舞蹈队占一大半,婷婷占一小半,井水不犯河水,各跳各的。这样相安无事了一段时间,舞蹈队伍里的一个队员抱怨地方不够大,想去婷婷的那一边跳,婷婷也想去她们那边。领舞突然建议:“为什么要分开啊?我们大家一起跳吧!” 于是大家混在一起,开心地“群魔乱舞”一番。
            这个故事可以给大人们一些启示:当团队界限清楚时,团队外的孩子有加入和不加入团体的自由,大人不要过分干涉,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探索,他们自己会整合,团队的重组也是有可能发生的。对于一些比较害羞,缺乏社交能力的小朋友,大人可以适当帮助他们表达自己,解决冲突,融入团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