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205|回复: 0

[3-6岁] 怎样的孩子才有可能是未来赢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6 13:3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怎样的孩子才有可能是未来赢家?最近《那年开花月正圆》火得很,反正很多人都看了,里面最精彩的部分就是陕西秦商几大家族的爱恨纠葛很扣人心弦,孙俪饰演的寡妇周莹,一步步逆袭成陕西女首富也大快人心。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成为未来的赢家呢?
        她跟吴家大少爷吴聘和沈家二少爷沈星移的感情
        戏也赚足了眼泪。除此之外,我更看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家庭教育,正随着剧情推进暗暗博弈。
        沈星移:典型的小康二胎家庭孩子,深深地活在优秀哥哥的阴影里;
        吴聘:专制集权家庭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二代”;
        周莹:出身“屌丝”,跟随老爹走南闯北卖艺,放养式的单亲家庭娃;
        某种意义上,孩子的人生拼的就是家庭教育。
        而沈星移、吴聘和周莹的成长环境都各有遗憾,家庭教育的弊端也十分之多。有一句话说得好: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质。
        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决定因素
        就在于是否具备优秀的品质。
        分析一下三位主角就会发现,论人生事业上的成功,一定,也必须是周莹这样的孩子才会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沈星移:生活在哥哥阴影下的“逆子”
        两个孩子的家庭里,最容易遭遇的就是“同胞竞争”问题。假如一个孩子漂亮、懂事、体贴、能干、不惹麻烦,恰恰应合了对“好孩子”的定义,势必会引来父母的“偏心”。父母的爱尽管无私,但也是有“功利性”的,潜意识里总会有比较和偏爱。
        而沈星移恰恰成了“能力比较弱”的那个娃。大哥沈月生精明、能干、有智谋,早早就成了父亲生意上的得力助手和预备接班人。
        而沈星移却是一个十足的街头混子,整天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甚至不惜花五百两银子,只为听一个青楼女子唱一首小曲。
        在他被父亲痛打后,呼喊的是:“为什么我在外面是响当当的人物,而在你面前却什么都不是!”其实,他的这些“无作为”行为和自暴自弃都是对父亲偏爱的潜意识反抗。
        听听沈星移父亲训斥儿子的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你大哥8岁就过目不忘了,可看看你自己,连家里做什么生意都不知道!”“你大哥要是还活着该多好,我就不用跟你这个败家子儿生气了!”
        一个总被拿来跟兄弟姐妹进行比较的孩子,会体验到父母的爱被剥夺与关注的丧失,甚至是屈辱。
        有一个姑娘说她永远也忘不了一个场景:她抽泣着在墙角罚站,妈妈在大声责骂我,一向贴心的弟弟一边讨好地给妈妈捶背,一边得意地看着她偷笑。这种委屈和屈辱感伴随她很多年,以至于她现在还在暗暗恨着母亲。
        这些经常被父母拿来比较、贬低的孩子,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
        1.性格很敏感,爱焦虑、嫉妒,脾气暴躁,
        遇到挫折也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陷入困境。
        2.自尊心低下,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很低,
        会在心底认为“我不好”“我不行”“我是不配被爱的”,而同时自信心的不足也让他们难以接受挑战。
        在心理学中,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自我激励能力”。而这些孩子恰恰缺乏这种能力。即使后来沈星移因为爱情而调整自己的状态,证明了自己的能力,重新获得了父亲的关注,但这其中的痛苦裂变十分艰辛。
        他是幸运的,而很多受伤的孩子没有这种“幡然醒悟”的幸运,结果沉沦一生。
        所以,有两个孩子的父母请一定做到:不要当着一个孩子打骂另一个孩子;
        孩子打架,在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插手;不要总让一个孩子让着另一个孩子;尽量给予孩子们平均的爱,独特的爱。
       

        吴聘:被强势父母压制的“乖宝宝”
        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的人设可以说是很完美的。
        家境殷实,知书达理,性格温柔,饱读诗书,
        宠妻狂魔,有能力又有颜值。
        难怪很多女性感慨,吴聘才是婚姻里男人该有的模样!但吴聘的人设有一个很大的隐藏“bug”,就是他太听话了!太听话就会导致性格懦弱,做事保守,创新能力弱,进取心差。
        这跟他的家庭教育和氛围有很大关系:传统大家庭,父亲吴蔚文有能力又专断强势,母亲无能懦弱,是一个妥妥儿的“爸宝男”——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不该做的生意不做,不该办的事不办,就连娶亲也是父母之命,谈不上喜欢但也不会去反抗。吴聘很像我们身边那些学习好、有礼貌、懂事、干净、静如处子的乖孩子。
        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很好,但却特别不好。因为他们从小被父母过多参与了每一个成长细节,被要求最多的就是“要听话”,不然就会受到惩罚。
        从小时候的你要读这样的书,穿这样的衣服,考这样的学校,到长大后的你要选这样的工作,你要跟这样的人结婚,你要生几个孩子……
        他们就像一棵小树,父母手里握着一把剪刀,随时修剪新冒出的那些不合规矩的枝杈。
        于是孩子离自己的内心越来越远,缺乏一个孩子该有的任性和放肆,逐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产物。一个样样都被称赞的孩子,其实是很可怕的。
        所以,吴聘虽然美好,却缺乏足够的创新和勇气这种成功必需的珍贵品质。他的生意做得中规中矩,就像他的为人处世一样,不敢冒险。
        他最终的结局,可能只是另一个他的父亲。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
        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要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最少有两个朋友向我抱怨,她们的孩子夏天要穿着羽绒服出去玩,讲道理和恐吓威胁都不管用。
        我听了哈哈大笑说,那就让孩子穿着出去嘛!如果很热,他受不了,下次肯定不会再穿了。如果感觉还不错,那么那将是他的一种很特别的体验。
        更说不定长大后,因为这种体验他真的会发明出一种自带调温系统的羽绒服呢!培养孩子的创新和尝试的勇气,就是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他们不需要事事都听父母的话,但是一定得认真听听自己的话。这样的孩子,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周莹:安全感十足的“野”孩子
        我们为什么喜欢周莹?
        绝不仅仅是因为她凭借一个弱女子之力,
        成为陕西女首富。而因为她是一个鲜活的人。这种鲜活在她身上,就是好玩、有趣、善良、重情义,不循规蹈矩,敢想敢做,敢爱敢恨,有天赋又有情商,更难得是那股子不服输的拼劲儿,见神敬神,遇鬼杀鬼。虽然从教育角度分析她的成长环境是最不幸的:从小被弃,养女;父亲爱玩好赌,不怎么管她;走南闯北,居无定所。
        虽然她爹周老四看似特别不着调,却给了她另一种安全感。周莹问:“爹,我们有家吗?”周老四答:“在哪儿能睡着哪儿就是家!”这种安全感是,让周莹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能乐观面对。
        比如面对吴家东院的没落和一筹莫展的婆婆,周莹说:“这式易堂的大印怎么没用?可以当镇纸,当砖头防贼,还能垫桌子用!
        这大当家的我可以不当,但是这银子我必须给要回来!”这种在挫折中还能讲笑话的能力,是很多成功者的人性魅力。也是它让周莹超越吴聘和沈星移,超越大多数男人,成就一番大事业。
        社会学家总结一个人能成功的要素,就是智商、情商和逆商。而从周莹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更多鲜活的教育启示:给孩子的教育,永远不要“太满”
        见过一个小男孩,很想要一个同伴玩的红皮球,妈妈怎么也不肯买给他。这个妈妈搂着他,柔声细语地跟他解释,我们要攒钱去巴黎看埃菲尔铁塔,去伦敦看大座钟,去坐飞机,去看世界,足足讲了一个多小时。
        孩子小声地抽泣着,被冗长的大道理紧紧包裹着,十分无助:什么环球旅行,现在只想要一个小小的红皮球带来的幸福感觉啊。父母不懂教育不好,但“太懂”教育了,会牢牢将孩子锁住。给孩子的教育太满,
        就会像吴聘一样,将他局限在一个框子里。
        在这个框子里,他很圆满,但出了框子,都是茫然。而周莹的教育充满了“无作为”,父亲给了她更大的自由空间,她可以哈哈大笑,可以四处闲逛,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她看尽了世间百态,充满了对其他人的同理心。
        画画讲究留白才有美感,教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教育一定要让孩子“接地气”,好的教育不仅是把孩子高高托向天空,而更应该教会他们俯视脚下的土地。带孩子去高档餐厅吃饭,去国外旅行,去博物馆参观可以增长见识,但带孩子去菜市场、去超市、去早餐铺,让他们辨识嫩绿娇红的蔬菜、水果,听听各腔各调的吆喝声,感受日间寻常的烟火气息,又何尝不是一种更加鲜活的教养和对孩子探索欲望的牵引。
        很多孩子聪明,乖巧,文静,看上去很好,但细细一看,眼神里充满了对周围人和事物的冷漠,毫无生机。
        家长的一句“你只管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不知道害了多少孩子。刘烨的妻子会给诺一和妹妹穿上最普通的衣服,而不是将他们包裹在生硬的华服里。
        李亚鹏每年都会背着李嫣到老家祭祖,讲一讲祖宗的事迹,包一包饺子,喝一喝清茶,吸一吸故乡泥土的芬芳。
        而《那年花开月正圆》里的周莹更是接足了地气,看惯了世态炎凉,才练就出一颗强大的内心。所以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地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一个不被拿来比较而是被父母看见的孩子,一个在规矩之外拥有内心自由的孩子,一个看过,听过,闻过,摸过,感受过鲜活的孩子,又何愁不是未来的大赢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