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740|回复: 0

[教案] 孩子会不会说,全看父母3岁前如何教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7 14: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发现儿子每天叽叽喳喳地就像一只小麻雀。这应该是跟我有关。
因为在他还是婴孩的时候开始,一直把他当作一个小大人一样。当他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我都会跟他说这是什么。
比如看到我的手指,我会告诉他这是手指。想抓我的眼镜时,我会告诉他这是眼镜。
        每一种智力的发展都有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非常的关键。当我们把握住了,那就事倍功半。
孩子在3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我们只要对小家伙们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婴孩对人的声音及物品发出的响声非常敏感。
所以,在早期就能对孩子进行语言的教育了。当孩子对语言有反应的时候,就可以抓住这一个关键期,为孩子提供一个说与听的机会。
父母可以跟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可以轻声说话,给孩哼哼歌。
       

        当孩子的视线落在一些物品上,就告诉他这个物品的名字。
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要跟孩子说一些“儿语”,比如“吃饭饭“、”喝奶奶“、睡觉觉”,这样的话尽量少说,最好是不要跟孩子说。
我那时候就跟孩子妈说不要和儿子这样说话,我们要避免。因为怜爱孩子的父母总是喜欢温柔的说些这样的话。
        可是这样的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真的是百害无一利。
孩子总是需要用正常语言去和其他人交流,总有一天是要丢弃这套语言的,因为这样的语言无法去孩子去正常的交流,也不利于学习。
我知道很多父母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还有好几位妈妈问我:可不可以给孩子用方言读绘本?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我就纳闷了,这么美的绘本语言,能够方言化,我还真做不到。
那个会变味,也会让孩子对方言形成依赖。孩子不会不懂,只是看你如何去教。
因为3岁前的孩子看绘本,主要是看图,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坚持给孩子说普通话,孩子能够听懂普通话的意思,慢慢会理解故事。
这样去了学校,或者跟其他的小伙伴玩的时候,更能顺利交流,加入集体之中。
       

        关于孩子的语言发展,绝大部分的父母是不重视的。
比如有一个跟儿子差不多的小女孩,常常跟他一起玩。但是小女孩是跟奶奶一起生活的,奶奶常常打牌,小女孩就常常一个人玩。很少有人跟他说话。
        等她有需要的时候,就只会急着哭着去抢,不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小伙伴也就慢慢地疏远她。
        进入幼儿园之后,无法听懂老师的指令。她说的话老师也听不懂。这样就无法适应学校,这时候父母就非常地着急了。 其实,语言对于我们人类都有非凡的意义呢!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地球上的人只讲一种语言,他们沟通没有障碍,彼此之间没有隔阂。
        他们集体决定要修建一座通天塔,从地面直通天堂。工程进展得十分顺利,通天塔越建越高,高耸入云。
上帝在天上看到了,他为人类的强大和统一感到惊恐,人都能够把塔建到天上,他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于是上帝来到人间,变乱了人们的语言。人们各自操起不同的语言,感情无法交流,思想很难统一,出现互相猜疑,最后停工了。
可见语言的力量。
而对于孩子来说,还不仅仅意味着这些。有一个人工狼孩的故事曾经让社会震惊。
        在美国,仅20个月大的吉妮被认为智力迟钝,父亲克拉克将她单独锁在一间黑暗的房间中,强行与母亲和6岁的哥哥分开。在没有任何自由的12年地下生活中,吉妮听到的和受到的只是父亲的辱骂和虐待。
14岁时,吉妮被送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儿童医院,当时她的身形看起来和普通8岁女孩差不多,但是只会说几个很简单的单词,比如“停下”“不要”等。
通过对吉妮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语言发展需要语言刺激。当儿童与语言隔离后,他们也就失去了说出整个句子的能力。
        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语言如果没有得到刺激,那他大脑里这一块的功能就是沉睡的。
       

        父母跟孩子之间充分的沟通,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1995年出版的《美国儿童日常体验中意义深远的差距》中提到,不同社会阶层的父母跟孩子对话的单词量构成了巨大的差异,这也是贫富差距拉大的一个原因。
语言上的教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及今后的发展。 最大区别是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主要是三个地方造成的差距。
        词汇量不同。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讲的话语量远远超过贫民家庭。到3岁时,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平均听了3,000万个单词,而贫民家庭只有1,000万。
话语质量不同。中产阶级父母的话语要复杂得多,而且很多父母经常念书给孩子听。
态度不同。不可否认,中产阶级父母更重视教育尊重孩子。比如,饭桌上闲谈时,他们的话题和语气,已经假设了孩子是要加入讨论的。而贫民家庭通常是父母决定,孩子执行。
        所有家长都会给孩子下达指令性的要求,比如“把玩具拿开!”或“这东西别吃!“但是,对于贫穷的家长来说,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许就止于此了,而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越高,互动就越有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下去。
这个真的不分国界,在我们的身边或者自己的经历中,还是这样的情形。
很多繁忙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对于孩子反复问的十万个为什么也是烦躁不安,甚至直接来一句“今后,再也不许跟我问问题了!”
一次次的拒绝和禁止,活生生地掐灭孩子的求知欲。
       

父母的态度和陪伴成为了关键。
曾看到一本书里提到孩子的学习路上,不妨将孩子定为“顽童、习童、好习童、学生、好学生”五个级别,非常的有意思。
        因为小小的孩子都好玩,是天性使然的顽童。我家那个小子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顽童。
        但是我会跟他讲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故事、百科、绘本,我总是会说说说,读读读,这样他就变成了一个习童了。如同他每天坚持读绘本,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当父母有足够的参与,说着,读着,孩子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他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读书、写字画画,学着你说话的样子,去主动地学习、背诵,不断地去追求优越感。这时的孩子就成为好习童了。
等父母的亲子共读有一段时间之后,当然这个时间会比较长。一般至少要五六吧。从一岁开始到7岁,孩子会具备自己读书的能力了,这时候好习童就变成学生了。
        尝到了学习地乐趣,他会沉浸其中,在童年与书香为伴,这时就成为了好学生了。
父母陪伴孩子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在学业上的表现:父母的陪伴不仅仅会对孩子形成有效的监督作用,更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会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是不少父母对早期教育往往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孩子刚出生的时候,豪情万丈,可时间不长,就激情消褪,继而不了了之。
        与其说是教育孩子,不如说是磨练自己呢!
        养育孩子是一场长跑,不要抱着侥幸地心理。
        坚持住,爸妈们!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