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886|回复: 0

读者中来--钱塘趣事

[复制链接]

702

主题

1687

帖子

430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06
发表于 2019-5-15 22: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晒谷场趣事之一

  □缪丹

  难忘儿时的生活。在我童年时,晒谷场是个好玩的去处,捉迷藏、丢手绢、跳绳、抽陀螺、玩泥巴、数星星、听故事、猜谜语……所有种种在当时,都有着无穷的诱惑,直至今天,提起儿时晒谷场的乐趣,都能引起我无穷的回忆和眷恋。

  老家的晒谷场并不是很大,大概只有五、六百平方米。那个年代,父母都忙着为填饱肚子而在地里辛勤劳作,几乎没时间管孩子,更没钱给孩子买玩具,但孩子们并不因此而苍白无趣,他们不缺快乐,因为那时的孩子动手能力超强,他们会别出心裁地自制各类玩具,譬如:男孩子用铁丝做成一个直径有一尺多长的圆圈,再做一个一尺多长的铁钩,在平地上滚铁环;女孩子们会用一些碎布,把沙子缝在布里面,这样就可以用来抛沙子;还会用一些碎布条做成毽子,大家一起踢毽子……那时,几乎所有孩子都是在晒谷场上疯大的,孩子们的天性和种类丰富的游戏,都在晒谷场上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丢手绢的游戏人越多越热闹,十几二十几个人都行。游戏很简单,只要一块手绢,大家推荐一人丢手绢,其余所有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游走,看准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把手绢轻轻地放在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后面,然后假装若无其事地继续寻找“目标”,若是被丢者及时发现,那么他可以假装不知情,悄悄把手绢丢给边上的人,也可马上捡起手绢,去追赶丢给他的人,而丢的人会快速跑到他空出的位置蹲下。真如歌中所唱:“丢手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捉住他……”万一被丢者当时没发觉,那么丢的人则会快速沿着圆圈急走或奔跑,抓住被丢了手绢的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就要站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可以讲故事、笑话,也可以唱歌、跳舞。一块小小的手绢,在当时,真的带给孩子们无穷快乐。

  跳皮筋也很受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我们女孩子。跳皮筋要三人以上可以玩,两人各拿皮筋一端把它拉开固定,其他人则轮流跳,跳时要按规定动作跳,顺利跳完者为胜利者,可以排队等待下轮继续,若是有人中途跳错或没跳好,钩住脚了,就得替换拉着皮筋的其中一小朋友。跳皮筋的高度是从低往高提升,先从脚踝处开始,慢慢往上,到膝盖、到大腿、到屁股、腰部、胸部、肩膀、再到头顶,直到举直手,皮筋越高难度越大,跳的人,规定要用脚去勾皮筋而不能用手帮忙。大家一边跳,一边唱着自编的歌谣《一起来》:“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九,我爱死了你;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你争第一;来呀来呀,伸出你热情的手;拍呀拍呀,跳呀跳呀,跳得那热血沸腾;High呀High,让我们一起到胜利……”这首歌节奏欢快,歌词好记,每个孩子都会唱。那时的欢乐是廉价而简单的。孩子们的耐力、体质和灵敏度都是非常棒的。

  一缕乡愁

  □章桂云

  如月的乡愁,被时光悄然拉长;似水的年华,被岁月静静涤荡。一个人,躺在记忆的阡陌小径里,好想再次感受,那如蜜、醉人而轻柔的乡愁。

  微风吹落细雨,让尘封在故乡里的童年,弥漫着清晰的气息。独倚幽窗,看红檐黑瓦,两只南飞的雁,捎去了游子的心。

  仿佛走了许久,家乡的风景,明明触手可及,醒来,却是泪湿衣襟。

  儿时的嬉戏,曾经的向往,穿越流水的时空,化作浓浓的乡愁。

  剪不断的乡愁,犹如避风的港湾,映照着温馨。那一脉似水的深情,便是游子对故乡最美的祈愿。

  我一次次遥望远方,将一份思念,传递给你的心房。虽遥远相隔,却温暖如光。思念,如厚重的大山,让我沉醉让我心忧!我追问天上的彩云和嫦娥,思念何时才能飞到故乡?

  我多想梦回故乡,看看儿时爬耍过的山坡,是否还在寂寂守望着我的归期;我多想借着月光,让秋风为我送行,踏上回乡的路,依偎在母亲的怀抱。

  远嫁他乡的我,忍着孤寂,受着心伤。“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虽无昭君出塞的悲壮,却有着远嫁他乡的共同心迹。期盼着假日,快回到家乡。可口的饭菜,饱含着母亲深沉的爱!或许,每个远嫁的女儿,亦如我一样,满是心痛的乡愁。

  乡愁,您是记忆中母亲不老的容颜,几多温柔,几多美丽;您是家乡的夜雨,正如我朦胧时的睡意,赖床时的恋倦;您是一季开不败的桃花,在春天的枝头摇曳,绽放馨香;您是故乡承载着记忆的老屋,留下我年少时的欢声笑语。

  蓦然回首,已是不惑之年。依稀记得,骑在牛背上的伙伴,晃动着双腿,高声喧闹;小河里的鱼儿,停在静谧的水中,投一粒石子,“倏”的一声不见了踪影;静寂的夜晚,阁楼上的老鼠,立着胡须,嗅着味道,奔走在粮仓里;“喔、喔、喔”的鸡鸣声,撕裂了黑幕,拉开了黎明的前奏;“还不快点起床,太阳都晒到屁股了!”隔壁二伯母尖锐的催促声,一次,两次……最后在“啪”的一声中,堂弟才从被窝里爬出来,睡眼惺忪。

  盼望着赶集,盼望着母归,隆起的袋里,总有诱人的糖果,让我垂涎欲滴;松动的乳牙,自己用线套住一拉,甩到高高的屋顶上,预示着快快长出牙齿。

  那时的我们,虽贫穷,却充满期盼,一件新衣、一块手绢,都值得奢望。

  那时的我们,玩“过家家”、下水摸鱼、山上摘野果……在玩耍的世界里甚至忘记了吃饭。

  那时的许多快乐,如今只能停留在铅印的纸笺里,停留在深深的脑海里。

  “孙管干部”

  □朵谷

  一位朋友,最近添了孙子,喜不自禁地说,我现在已升为“孙管干部”。听了不禁莞尔。

  朋友退休前是一位政府机关的处长,属于局管干部。如今,他角色转换,成了名副其实的“孙管干部”。每天任务也是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吃喝拉撒,还得陪玩。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他得出了一个总结:“孙管干部”不好当,孙子不好好吃饭时,不知道如何劝说,哭闹时更不知如何教育。

  有人调侃,你要调整心态,不能言听计从,一味顺从。你要把对孙子的喜欢存于心底,该批评时批评,该教育时教育,不能宠。否则就成了你的“领导”,以后他要犯错,你再想教育就难了。

  也有“同级干部”启发他,你要改变方法,多做引导工作,循循善诱,寓教育于玩乐之中,这是争取主动的良方。如果,你对孙子的照顾只敷衍于表面,那么,在孙子那里,就不会被认可,不可能在他心中矗立高大光辉的形象,没准他会随时撤换你,招奶奶、外婆、外公于麾下。那时,你就苦不堪言啦!

  更多的人向他传授经验,要他学好十八般武艺,画画、打球、下棋、唱歌、讲故事,最好,还会做手工、编谜语。冬天在雪地里搭雪人,春天在草地上放风筝,也是必须做到的。如此,孙子便会屁颠屁颠跟着你,甩也甩不掉。这也正是他目前最享受的日子,天天和孙子腻歪在一起,自己也成了老小孩,虽然辛苦,却也不乏欢乐,这样的天伦之乐是幸福的,也是纯粹的。

  生命可贵,也有趣。不同时段,有不同的色彩。人们喜欢说,要享受生活,前提却是,不要沉沦于不如意,你的每一份努力,都是生命的光亮。

  童年是片乐土

  □张春波

  六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因为有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处处都是释放童真的乐园。

  乐园或者乐土,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它不仅仅是指一方地域,更多的是一种对以往美好生活时光的回味,而童年就承载着这样的情感。

  儿时,家住乡村,农田为伴,深知只有辛勤劳作,才会五谷丰登的质朴真理。为此,每到农忙时节,我便会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一些拾穗捡柴、除草灌田、端茶递水的轻微劳动。林清玄在回忆自己童年生活时写道:“我们小时候一放假就要到田里去帮忙,时常天还没亮就跟阿公出去工作,到天黑才回来……”与之相比,我们则要轻松许多,一般临近中午时,父母便让我们收工了,劳动强度也不是很大。或许,年少的我还不知道累为何物,回到家后,烧水做饭、打扫粮仓、喂鸡养猪,样样争着干抢着干,稚嫩的双手感受着劳动的快乐。桑田沃土,就是我的乐园,因为“丰收”是一个很大很甜的幸福蛋糕。

  我的童年,从来不缺少玩伴。暑假寒假、放学农闲,村里小伙伴们便呼朋引伴地聚在一起,变着花样地玩耍,开拓着自己的乐土。沟渠边,倒映着我们捉鱼戏水的身影;树荫下,撒下了我们叽叽喳喳的欢笑;竹林里,印满了我们嬉戏打闹的足迹,真是玩得舒畅,耍得愉快!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小伙伴看见邻家屋檐的挂钩上吊着一个大竹篮,里面装满了年货。那年头,把年货悬空挂起,一是防真老鼠,二就是防我们这样的小“老鼠”。可是又怎么防得住呢?我们搭板凳、踩人梯、竹竿敲,想尽各种办法终于吃到了美味可口的年货。这时邻家的大人回来了,看到后刚想发怒,但见我们这群馋猫的脸上、身上沾满了油渍、果渍,也就一笑了之,因为回到家中我们肯定免不了一番盘问与训斥。

  乡村的暑假,我们有一项乐此不疲的活动,那就是放牛。每天下午,小伙伴们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到河滩草地放牛。骑在牛背上,或挥鞭劲舞;或齐唱牧歌;或悠闲读书,乐趣怡然。当十几头牛列队走在河滩上,那场面相当壮观,犹如古代战场上的方阵。神采奕奕的小伙伴们骑着威武雄壮的牛,向着那茵茵的草地进军;向着那清凉的河水进军;向着那幽幽的竹林进军……夕阳西下,黄昏渐近,牧童凯旋而归,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快乐的微笑。

  抓蝈蝈、捉泥鳅、打弹弓、放天灯……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乐趣盎然。

  如今,生活富足了,但看着孩子们“宅居”、玩电脑、看动画片、上培训班,家长们免不了心生一种对昔日童年的留恋与不舍。其实,我相信,当孩子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他们会觉得现在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也将如同我们一样把它在记忆中珍藏,因为童年就是精神的乐土。

  年过八十做什么

  □黄寿波

  年到八十,头发已经斑白,腿脚已经乏力,视觉越来越差,听觉也越来越不灵了。最让人感到悲凉的是记忆力衰退,不仅许多往事记不起来,就连刚发生不久的事都想不起来了。例如,明明自己的眼镜挂在脖子上,却到处找眼镜,这是家里经常发生的笑话。

  古人说:“六十曰耆,不从力役(不干体力活);七十曰耄,头发耄耋(指头发花白);八十曰耋,皮肤变黑,颜色如铁。”这类年龄的外表体征,古今大体相似。

  但是,在现代,随着科学的进步,营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六十也干体力活,七十头发仍乌黑,八十精神还矍铄。”时下留下的顺口溜是:“六十小弟弟,七十不是稀,八十不算老,九十还做事。”

  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记忆潜力是很大的,还有很多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如果能够多挖掘出一点记忆潜力,就能够延缓或阻遏记忆力减退趋势,预防老年痴呆症,延年益寿。

  八十岁以后的老年人,思维不敏,智力骤降,难道没有办法延缓或阻遏吗?办法是有的,就是在平常生活中,思想要开朗,心态要良好,仍然要多想想问题,多看看书报,多动动脑子,多涂涂写写。俗话说:“钟不敲不响,人不学不灵。”“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常学脑子灵。”

  我是已过八十的人了,近几年做了以下几件事,使我脑子仍然清楚,思维还算敏捷,经常还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还内部编辑出版了几本书。现介绍出来,与朋友们共勉。

  一是学会“放手”,多做自己喜欢的事。

  许多老年人常是这样:只要孩子们在身边,不论多大年龄,都会对孩子们照料有加,不遗余力,辛勤操劳,至甘之如饴。事实上,对成年子女,得体地退出,理性地放手,把子女当作成年个体对待,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生活方式,这是上策。否则,吃力不讨好,有苦说不出。

  老年人放手后,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喜欢唱歌就唱歌,你喜欢跳舞就跳舞,你喜欢打牌就打牌,你喜欢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绘画就学习书法绘画。我不喜欢唱歌跳舞,也不会打牌。我喜欢散散步,到西湖边看看风景,拍拍照。在家里,喜欢看看书报,想想问题。有时灵感一来,就涂涂写写。如有文章发表,则自赏自乐,也是一种乐趣。

  二是写回忆录,留点文字给后辈。

  八十岁以后的老年人,大多出生在灾难深重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年代,他们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等时期,经历非常丰富。

  我的人生经历很平淡,没有经过大灾大难的坎坷,却曾为家庭、生活、事业和健康而奔波,挨过饥饿,患过疾病,休过学业,下过农村锻炼。许多年来,还过着物质匮乏、票证成堆的日子。把这些写下来,就是回忆录。

  我曾花了整整一年半时间,写了一本回忆录。这本回忆录,从家乡到家族,从小学到大学,从国内进修到国外留学,从教学到科研,从教研实践到参加社会活动,从在职到退休……都用文字写了出来。全书38万字,有100多幅照片,有事实有分析,有心得有体会,有经验有教训。自编自印,赠送朋友。朋友们看后满口赞同,说这是留给后辈的一笔精神财富。

  三是关心家乡,为家乡做点事。

  出生农村的人,家乡有很多事让我常常牵挂。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乡亲,那里的往事,构成美丽的乡愁。乡愁里有忧伤,乡愁里有亲情,乡愁里有恩情,乡愁里有冬天,乡愁里有春天。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家乡度过的,整整16个春秋,在杭州定居已67年了,仍然怀念家乡。

  近几年来,农村正在进行文化礼堂建设,聘我为顾问,希望我为家乡做点什么。我挖空心思,回忆半个世纪前农村的点点滴滴,撰写了几篇家乡文化和历史的文章,还义务为家乡主编了一本村史。该书有14万字,43张照片,10幅题词。为家乡文化礼堂建设提供材料。家乡的父老乡亲看到后认为,这是该村自建村500年来第一本介绍自己的书,不仅为文化礼堂建设提供了丰富资料,而且是一本为年轻人特别是旅居外地和海外的年轻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为爱国首先是热爱家乡开始的。

  主办

  江干区人文钱塘

  文化传播促进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