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是野,然后才是跑。很多著名的越野跑比赛路线都是传统的经典路线,都是前人们重装几天走下来的路线,后来有人开始玩“轻装快速穿越”。这大概就是“越野跑”的前身。
越野跑,比“轻装穿越”还更“轻装”,由于有赛会的供给和保障,成百上千的选手们仅携带非常有限的装备就进入了大山。无论是重装徒步还是轻装穿越,人们都会为自己的安全负责而携带足够的装备来应对风险,保护自己;而参加越野跑比赛,每个选手携带的装备是完全建立在赛会事先承诺的保障上的。他们抛弃了厚重的保暖外衣,是相信一旦出现状况,他们只需要坚持到几公里外的补给站就会被收容而确保安全;他们仅携带少量饮水和食物,是相信每十几公里就会有补给站可以补充;他们没有事先了解路线和天气风险,是因为完全相信组织方会替他们评估好天气,做好路标,制定好预案。
赛事组织者都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以下不是一个大而全的《越野跑比赛组织标准》,只说几条最“硬”的标准。
1、承诺
比赛的最大风险不是天气变化,而是承诺兑现。一旦你事先的承诺没有兑现,选手们将被置于最大的危险当中。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尊崇的标准是:仔细评估你能够实现的工作,然后谨慎承诺。不能100%确定做到的,别说;千万不要为了招募更多的选手而夸大其词;尤其是,如果你的比赛设计“低于”大家习惯了的常规比赛中的设置(比如比赛不设置路标而采用自导航方式、补给站间距过长或需要全程自补给),那一定要提前明确地声明。
这里又引出了一个强制装备,又引出了另一个标准:比赛提供的保障和供给,加上选手们必须携带的强制装备,应当满足他们在天气恶劣到终止比赛之前的全部时间里,足以相对“从容”地生存在整个赛道所处的山地区域内。
2、天气
天气在户外问题排行榜里永远是传统的榜首。每位组织者应当首先仔细调查研究比赛区域的气候状况,尽量把比赛设置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季节里,而不只是暖和。因为挑战本身也是户外的乐趣之一,你完全可以组织一场平静的雪地里的赛事,但最好不要在容易出现强雨的季节里搞比赛。不管怎样,也总有意外的天气出现,首先得有一个恶劣天气预案,一定要在比赛准备的阶段就设定好,出现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比赛更改成什么样子。好在现在的科技足够发达,大部分恶劣天气至少提前12小时就可以做出相对非常准确的预报了。恶劣的天气包括:狂风、大雨、浓雾、雷暴、冻雨。这些都是足以取消或者终止比赛的条件了。
先说最后两项:雷暴和冻雨,遇到这两种情况建议取消比赛而不是临时慌乱地终止。强雷暴通常伴随着狂风、冰雹和暴雨,对人和赛道的杀伤力都是巨大的;冻雨这种在南方罕见北方没有的情况真的是超级可怕,出现一次灾难一次。但是,这两种天气都是可以预报的,所以一定要在赛前就宣布取消比赛;或者提前、推迟或缩短赛道以确保在它们到来之前结束比赛。
狂风、大雨和浓雾,要根据实际情况看一下。如果你的赛道在绝大部分路段还比较背风;如果你的赛道排水能力尚可,不会太滑或者有山体滑坡风险;如果只是短时的大雨而并没有伴随强风和雷电;如果你的赛道足够明显,虽然大雾也不容易迷路;如果……要具体评估,才能得出正常比赛的结论,然后通知好所有的选手、工作人员,随时准备收摊。另外,准备一条备用赛道也是个好办法。降低海拔和路况难度都是有效均衡恶劣天气影响的好选择。
3、赛道
赛道设计是比赛特色的最核心体现,每位组织者都有自己对赛道的理解,或难或易,定位不同。
(一)补给和运输
比赛的所有补给站都应当尽可能地设置在车辆可以到达的地方,以便于物资和垃圾的运输,以及选手的收容、救护。同时,请尽量远离水源地等对环境污染敏感的区域,因为补给站周边通常是垃圾产生较多的地方。最后,要在赛前计划里专门安排垃圾处理这一项工作,撤站的时候应把场地恢复原貌。
(二)路标和指引
这是关乎比赛体验和选手安全首当其冲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方式和比赛所处的场地密切相关。
在游人众多的区域,比如的西山、的西部群山,悬挂路标被摘走的概率非常高。这种地区做路标图万无一失的唯一正确姿势是:组建一支实力强劲的赛道组,在赛前尽量短的时间内(比如比赛前一天),大规模密集开展部署路标的行动;然后在临赛前安排速度型队员赶在冠军选手前面进行第二轮补标;然后再赛中安排机动队员携带路标跟随队伍中前部,随时应急修补被破坏的部分路段。在人迹罕至的区域可能情况更复杂。放在地上的软质路标第一不容易被选手识别,第二很容易被放养的牛马羊破坏。这些场地可能需要更高难度的姿势:比如钉立大型硬质路标,或者干脆采用导航赛制。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第一,路标的高度:因地制宜,尽量在1.4米上下,这是选手在跑动中最轻松的视线高度。第二,大路转小路的“跑错高危点”:一定要在正确路线上明显、连续、密集地布上好几个路标,最好同时在错误路线上布上“X”指示牌。第三,在一段很长没有岔路的明显赛道上,是否还需要有路标呢?需要的,这是让选手们确认他没跑错的“心理安慰标”,“安全感”同样也是比赛安全的一部分。最后,杀手锏级别的大招:沿途指引人员。再没有比重要路口放人更让人安心和安慰的事情了。
(三)特殊路段
1、陡峭、干滑。这样的路段尽量不用。如果非要用,请使用在上坡方向。如果一定要使用在下坡方向,要知道:第一,会堵车——有太多选手不敢下这样的坡,通过速度会很慢很慢;第二,要拴绳索,让选手一路都可以拉着绳索下降;第三,绝对不能太长,否则会是所有人的噩梦,包括选手、救援人员等。
2.涉水,如果比赛有很多次趟过小溪,请务必在赛前告诉选手们。没人会穿脱十几次鞋,从第三次开始肯定就直接淌水了。但大家会觉得前两次浪费掉的时间非常冤枉。一定要提前告知选手,让他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另一种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过河,齐腰深的过河是要拴绳索的,而且要安排救援人员值守,同时还要提前调研这条河的涨水期、上游水库放水的情况等等。
3.堵车,这个绝对是世界性难题了,非常多的大型比赛都会遇到第一处进山小路口“大堵车”的问题。除了选择更宽阔的进山道路外,也没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实在躲不开,那么要做两件事:第一,赛前通告,告知选手会在哪里堵车,请做好思想准备;第二,安排人员在这里维持秩序。
4、备用赛道
做一个负责任的越野跑比赛真的是挺难的,得事先准备好两套甚至三套方案。备用赛道的原则就是两点:一,降低海拔,天气的恶劣程度会随着海拔下降而急剧减缓;二,选用尽量平整、结实和宽阔的路面,最好是必要时可以走车的。
5、救援保障体系
一场比赛的救援保障体系是由:医疗、救援、收尾和收容四部分组成的。首先,医生、护士、救护车在道路通达的起终点和补给站部署,收容车也往返穿梭于各个补给站和终点之间;而补给站之间的赛道,车辆不可抵达的位置是由救援队负责。选手在比赛中发生意外分为两种情况:第一,他们受伤不重,可以自行坚持到临近的补给站退赛;第二,他们受伤很重无法自行前进,由救援队护送至临近补给站,或由收容车送回终点,或由救护车送往医院。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各种救援力量不要轻易脱岗:能用收容车转运的伤员就不要动救护车;护送时能中途接力传递的伤员,救援人员就不要离开自己的负责区域太远。所有救援体系内的人员需要非常明确自己是这个链条上的哪一环。
另外就是收尾人员,这是一个对责任心和能力要求特别高的岗位,要确保你跟着的是赛道上的最后一位选手,在你身后的赛道绝对是“干净”的。所以在距离较长的比赛里,我们要把赛道分成几段来收尾,而且每段的收尾人员至少是两个人起步。因为“最后一位选手”随时有可能会停下来,这时候就要分出一个人来陪他直到救援人员赶到,另一个人去追倒数第二名“还在前进”的选手,以同时确保“身后干净”和“收”这两项任务标准——你要是一直停着不动,那就起不到“收”尾的作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