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33|回复: 0

[3-6岁] 做父母,需要孩子怕自己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6 12: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做父母,需要自己的孩子怕自己吗?虽说做父母需要一定的威信,但是要不要让孩子怕自己呢?
        带宁宁在小区游逛,路过物管中心,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小妞径直跑进了别人工作的大门。
        屋子里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小朋友,这里不准进来哦!”
        我赶紧想跑去把宁宁拉出来,她却一个箭步扑进我的怀里,小声嘟囔说:“妈妈,我怕。”
        应该是被这陌生蜀黍吓倒了,我抱起她来:“哦,宁宁有点害怕,那我们赶紧走吧。”
        回到家,和阿姨闲聊起来说起这事儿,阿姨竟哈哈大笑:“小莉你看,小孩有个怕的人多好使,以前我不让她进去,她偏要进去,可保安一句话,抵得上我十句话。”
        我有些惊讶,原来宁宁想进物管中心不只一次了,于是问阿姨:“那宁宁为什么要进去啊?”
        阿姨愣了一下,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也不知道,小孩子哪讲那么多为什么。”
        我笑了笑,不再说话。
        这已经不是阿姨第一次跟我说,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
        我妈的观点也和她不谋而合,觉得我和拍爸对孩子都太温和,孩子们不怕我们,将来有一天我们也管不住她们。
        想起以前在报社上班时,听男同事侃侃而谈他们的教育理念。
        有个爸爸说,我回家只要吼一句我那调皮捣蛋的儿子,他大气都不敢喘。言辞间,颇为自己有父亲的威严而得意。
        如果时光流转,我很想问那个爸爸一句话,那你儿子,和你平日的关系,还好吗?
        让宁宁怕我,是挺简单的事
        又一次小区溜宁宁,路过物管中心。宁宁这回聪明了,先在门口探了个脑袋,听见一个阿姨的声音响起:“小朋友,有什么事呀?”
        她的身子顿了一秒,走了进去。我在门口张望着,想弄明白宁宁到底要干啥,结果看见她指着屋子角落对我说:“妈妈,喵喵在这里。”
        真相终于大白,原来她想看猫啊。
        我走进去蹲下对她说:“这只猫很可爱哦,可阿姨在这里看书写字,我们会打扰她哦,我们去滑滑梯那里看猫好不好?那里的猫好像更多呢。”
        宁宁点点头,跟我乖乖地走出了办公室。
        然后我的溜娃后半程任务,就变成去“火眼金睛上蹿下跳找猫”了,累得我像在打猫怪游戏。
        如果是我妈在旁边,大概也许可能又会说:“搞得那么麻烦干嘛?你直接吼一句‘不准进去’不就什么事也没了吗?”
        她不会想到陌生蜀黍上次的威吓,只是制止了宁宁的一次行为,一旦他不在,没有解决的问题还是会发生。
        换作是妈妈的威吓,效力当然比陌生蜀黍会强好几倍。因为我是她的养育人,关系到她在这个世界的生存,天然拥有权威感。
        可这并不代表,我可以滥用权威,随意吼她。
       


        其实想让宁宁怕我,是件挺简单的事。凡事说一不二,不给好脸,多吼她几次,多强硬几次,甚至打她几次,2岁的她一定心生畏惧,不敢在我面前造次。
        可她只是因为对我的恐惧而屈服,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很难因为这份恐惧而自己理解规则,内化出主动遵守的意愿。
        在巨大恐惧的笼罩下,孩子也无法建立独立而健康的人格。
        为了生存,孩子有时只能屈服。屈服多久呢?屈服到她终于可以独立生活,不再需要我为她花钱。
        北大毕业的留学生王猛,拉黑父母6年,12年不肯回家,就是一个孩子成年以后,逃离恐惧和控制的复仇大计。
        如果不想就此屈服,意图反抗呢?小的孩子会尖叫,会哭闹,大的孩子会叛逆,甚至还会酿出无法挽回的悲剧。
        多少孩子在等父母说对不起
        前段时间,和我在老家的姨妈打电话,她跟我说,她住的小区,楼上有个13岁的孩子跳楼了。
        她妈妈才30多岁,一直当全职妈妈,爸爸常年不在家。警察上门调查,说是做作业骂了孩子两句,孩子就气得从阳台上跳下去了。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个12岁江苏女孩跳楼前写下的遗书,大概也是如此吧
        我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问是不是当妈的逼得太狠了。
        姨妈不屑地回我:“她妈是很凶,但管教不听话的孩子不就得凶点吗?现在的小孩怎么都这样?多少小孩都是打骂大的,不也好好的吗?”
        我,只好送一段省略号给她。
        多少父母在等着孩子说谢谢,又有多少孩子在等着父母说对不起。
        以前发生孩子跳楼的事件,还会引发公众激烈讨论,如今再发生孩子跳楼,连媒体都懒得报了,只有公安机关贴在事发小区的一条冷冷的通报。
        一条生命悄无声息地凋零,带着决绝和解脱。
        孩子能反抗父母的筹码真的不多,最沉重的,就是那一条命了
        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曾写到:
        在很多大人看来,孩子是这样一个物种:脑子不成熟,要打骂,他才记得住。
        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中国大多数家长的思维不是去想“一定存在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去想“何必舍近求远,打骂到位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是一种很难被反驳的自证循环。
        脑海里始终存在这条逻辑链的人,自然也容易成为令孩子恐惧的人。
        一段亲子关系,如果恐惧占了大部分,那“爱”势必被强力挤占。
        失去了爱的联结,教育孩子更容易滑向失控,而父母就成了毁掉亲子关系的刽子手。
        孩子最需要的人是谁
        你问,完全没有恐惧的亲子关系是怎样的?
        记得我和小拍曾经约定周六是“妈拍日”,也就是我单独陪她的时间。
        但有一个周六,我好不容易可以约到治疗偏头疼的医生,于是跟小拍商量:

       

  •                
                            周六妈妈想要去看医生,我们的‘妈拍日’调到周日好吗?
                   
           


           

  •                
                            可是周日我约了米米去她家玩啊,你之前答应过我周六的。
                   
           


           

  •                
                            呃,这不是有了突发状况,要和你商量么。
                   
           


           

  •                
                            不行哦,我约好了米米有重要活动的。
                   
           


           

  •                
                            好吧,妈妈有点伤心,不过是我答应你在先的,妈妈的确要说到做到。
                   
           

            小拍没有再说话了,我也只好放弃,打算好好陪她一个周六。
            却没想到,周六早上一起来,头疼又发作了。刚开始只是一抽一抽地疼,渐渐地,整个脑仁都在疼。
            我强撑着去吃早饭,小拍突然走到我跟前,垂下长长的睫毛,用手搅动着衣角,抿了抿嘴问我:“妈妈,你是不是头疼又犯了?现在去看医生还来得及吗?”
            她不敢看我,我却能感受到她的内疚和纠结。
            我摸摸她的头,轻叹了一句:“傻孩子,我就知道你爱我。”
            孩子啊,最需要的不是怕的人,而是爱的人。
            有了爱和在乎的人,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为这个人做出改变,孩子也不例外。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