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塘在线--儿时的记忆,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游泳嬉水、抓鱼钓鱼、捞螺丝、漂石仗、淘硬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社区广播台

查看: 141|回复: 0

[性格心理] 说了100遍孩子也不听?这都是“超限效应”惹的祸!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027
发表于 2019-4-27 13: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很多妈妈也许之前都没听说过这个词,包括我自己。也是前不久,在一个亲子讲座上听到,觉得特有意思,和我们育儿息息相关,所以今天拿来和妞们分享。
        ● ● ●
        什么是超限效应?
        分享个故事吧:是关于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据说他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一开始,牧师的演说特别打动他,他感动的想立马捐款。过了大概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滔滔不绝,马克吐温决定1分钱也不捐了。一直到冗长的演讲结束,马克·吐温不但没捐款还气冲冲地走了。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说白了,就是啰嗦。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当这样的“超限”父母。当孩子把玩具堆的满屋又不整理的时候,很多妈妈会生气。
        妈妈:我和你说了几次了,怎么还这样?耳朵长哪里了?
        孩子:哦,我知道了。
        妈妈:你总是这样丢的乱七八糟,为什么就是学不会?
        孩子:我已经在整理了
        此刻,妈妈依旧不依不挠。
        妈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下次再这样,玩具都丢垃圾桶!
        孩子:不能丢,我不是已经在整理了吗?
        当孩子理好了玩具,妈妈还是没有结束埋怨。
        妈妈:非要催了才会动,你就是懒!
        无形之中,还把孩子贴了标签。
        孩子:不整理要说我,整理好了还要说我,哼,还不如不整理。
        俗话说,过犹不及。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住度。我们总是习惯了和孩子唠叨一堆,却往往说不到点子上。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相反有时候还会有逆反心理。
       

        理解了这一点后,我们或许能避免家庭教育中出现“超限效应”,也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了。
        ● ● ●
        如何避免出现“超限效应”?
下达指令时,简单明了
        不少妈妈会觉得孩子做事拖拉,尽管自己已经下达了指令,但对孩子的行动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回头想想,是不是自己下的指令和裹脚布一般又臭又长?
        和玩具整理一样,很多孩子看完家里的绘本随手一扔,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我都给你说了几遍了,看完记得把书放回去,你怎么就不听呢?”
        紧接着:“每次都是跟在你屁股后面收拾,累都累死。”
        最后,略显无奈了:“我求求你了,别再把家里弄的这么乱了。”
        其实,妈妈完全可以给出这样简单明确的指令:“请你现在就把这些书放回书架,我看着你完成!”
        之前的指令,妈妈说了一堆,单纯的唠叨,并没有表达清楚让孩子做什么,而之后明确的告诉孩子要做的任务、时间,远比啰嗦的效果好。
       

批评孩子时,正中要害
        孩子做错事情时,我们做父母的可以提醒或者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千万不要长篇大论,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又或者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甚至隔了很久再翻旧帐,这样会使孩子原本内疚的心感到不耐烦,甚至会产生“你故意揪住我不放,那我改了也没用,下次还要这样,看你怎么办”的逆反心理。
        二来,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因孩子做错了一件事,就给孩子下结论贴标签。因为孩子爱睡懒觉就说孩子懒,因为孩子洒了牛奶就说他们手脚笨,这些都很不利于孩子的好习惯和好性格的养成。
       

启蒙教育时,适当闭嘴
        有一句话这么说来着“成功的孩子成功在妈妈的心里,失败的孩子失败在妈妈的嘴里。”父母太啰嗦,真不是什么好事。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很多妈妈会过多的介入到孩子的思想情感中。我曾经在商场里看到过一个孩子涂沙画。
        妈妈不停的提醒着:“太阳涂红色和黄色,这花粉色……呀!泥土怎么也选了个红色,不像话!”
        孩子一脸无奈:“我喜欢红色啊~”
        妈妈:“不行,土就要黑色的……”
        整个过程,妈妈停下来“监督”了好几回:“嗯,对,这里就涂黑色!”
        哎,不就填个色吗,为什么不能让孩子自行发挥呢?孩子的思想天马行空,他们的能力很多时候是远超我们大人的,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适当的闭上嘴,少一些喋喋不休,是不是会更好呢?
       

        ● ● ●
        包妈的话
        生活中,很多妈妈总是不满意孩子的做法,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明确命令孩子就应该这样那样做,一厢情愿地希望孩子听话,期望孩子改变。孩子是要管,但有时候,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点到为止,更多时候做一个静静地坐在边上替孩子鼓掌的家长说不定更好。
       

        和孩子沟通没那么简单,教你点技巧让你事半功倍!
                                    
                                                        
                        
                        
                        
                        
                        上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下一本:传奇大百科全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